《鄧小平之歌》《中國豪情》《永遠的陽光》《青春宣言》《智慧的種子——張江抒懷》《又一次起航》《祝福浦東》《城市的心跳》《前進!2010》《中國在趕考》,從1993年起的25年間,11首抒情長詩為上海詩人桂興華贏得了“紅色詩人......
2月10日下午,青松城酒店4樓,“第20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頒獎大會”的背景板后,是大門緊閉的頒獎儀式現場。在“憑復賽通知書進入”的告示下,有人透過門縫張望著場內的情況。前一天下午剛剛結束3個小時復賽寫作的選手們正在等待名......
1月26日,由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與五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舞臺劇《繁花》在美琪大戲院首演。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長篇小說。 舞臺劇《繁花》大膽啟用“跨界班底、青春陣容”,由青年導演馬......
今年上海兩會,上海網絡作家協會副會長劉煒和上海作協的簽約作家唐吉慧當選市人大代表,這引起了青年報記者的關注。多年來,在上海寫作的網絡寫手和簽約作家,一直在為他們的身份所困。因為沒有正式的單位,他們甚至連居住證......
1月15日,“寫一種精神,用文字傳遞力量”第二屆網絡原創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征文大賽頒獎典禮在滬舉行,賽事共征集到8300余部中長篇作品,提交簽約作品達240部,參賽作者超過6700人,來自技工、律師、醫生、編劇、白領等各行各業。以......
近期,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召開理事會,一致通過決議,作為促進上海文學事業的一個方面,將加大資助大病、殘疾和生活困難作家的工作力度,并將這項慈善工作長期進行下去。 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由文學大師巴金和作家、學者于伶、......
? ? 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劉緒源因病醫治無效,于1月10日中午去世,享年67歲。劉緒源曾任《文匯月刊》編輯、《文匯讀書周報》副主編,及《文匯報》副刊“筆會”主編。他的主要學術方向集中于中國現代文學、兒童文學理論及中國......
“2018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名單1月9日公布,上海作家金宇澄以三冊一輯的《金宇澄作品選輯:輕寒·方島·碗》獲得小說類首獎。 此次大獎分為小說類、非小說類、編輯獎三項,金宇澄與臺灣作家黃崇凱、周芬伶共享了小說類首獎。金......
日前,中國小說學會2017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揭曉,25部作品上榜。其中長篇榜5部作品,《收獲》刊載的占據其中4席。 作為國內最早的年度小說排行榜,中國小說學會的年度排行榜已持續進行了18屆,每年在一月初揭曉榜單。本屆入圍的小......
由新浪讀書編輯部、專家評委與廣大網友共同參與、綜合評選的 “2017年度新浪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隆重揭曉。入選十大好書的作品分別是《好人宋沒用》、《勞燕》、《甲馬》、《溫柔之歌》、《有如候鳥》、《逝者如斯》、《青年......
兩個月前,上海思南小廣場的梧桐樹下,多了一幢寓意“人文心臟”的鉆石形建筑,精致、通透、有著溫暖的木頭質感。這是一家只有30平方米、只存在60天的“快閃書店”——思南書局·概念店。60天里,從李歐梵到孫颙,每天都有一位作......
實體書店,是傳播文化的重要空間,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更是城市文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盤點2017年,有20多家大體量實體書店亮相申城,在種種政策利好和閱讀市場驅動下,上海實體書店整體持續回暖,呈現出蓬勃之氣,實......
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學半壁江山”的《收獲》雜志創刊60年之際,上海九久讀書人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限量發行的紀念文存,選收了《收獲》自1957年創刊號至2017年第2期的優秀作品共29卷。 蘇童、格非......
寫作時,我總是‘等米下鍋’,常常為材料不足而煩惱,寫的欲望是飽滿的,但可供寫作的材料卻愈發緊缺。”在復旦大學不久前舉辦的“經驗與虛構———小說大師對談會”上,作家王安憶的一番話引發熱議,似乎小說的虛構難度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