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04日15:37 來源:新浪讀書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由新浪讀書編輯部、專家評委與廣大網友共同參與、綜合評選的 “2017年度新浪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隆重揭曉。入選十大好書的作品分別是《好人宋沒用》、《勞燕》、《甲馬》、《溫柔之歌》、《有如候鳥》、《逝者如斯》、《青年斯大林》、《最后一公里村莊》、《青苔不會消失》、《雜草記(上下冊)》(排名不分先后)。另外李修文作品《山河袈裟》和嚴歌苓作品《芳華》在網友投票結果中獲得“2017年度新浪好書榜·人氣獎”。
以下為新浪好書榜2017年度“十大好書”頒獎詞
1、《好人宋沒用》任曉雯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7年8月
《好人宋沒用》講述的是一位蘇北女性在上海立足生根的故事,以一個普通女性的一生經歷與心路歷程貫穿起上個世紀的歷史。任曉雯的文字干凈有力、輕靈細膩,以豐富細節和生動情節構建出活色生香、極具上海特色的市井生活。作者在考據歷史背景方面做足了功夫,通過描摹小人物的命運反映了時代變遷,頗具張力的敘述語言能貫穿始終,體現出作者的文學抱負及對文字、文學的敬重。
2、《勞燕》張翎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年7月
旅居海外的作家張翎近些年作品頗豐、題材多樣,或者將目光投向歷史深處、或者關注瞬息萬變的現實,不僅有身居海外“遠觀”的冷靜和女性作家特有的細膩,在作品敘事架構等方面也一直在做新的嘗試。2017張翎的最新長篇《勞燕》首次涉及抗日戰爭期間中美特種技術訓練營的抗戰培訓計劃,女主人公在一系列大時代籠罩的人生變故中成長、成熟,情感在戰爭和動蕩中被涂抹上別樣的色彩。看似并不新鮮的題材還是被張翎用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與別致又流暢的敘事方式寫出了新意。
3、《甲馬》默音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年10月
據說這是作者歷時八年、四易其稿完成的超級長篇。默音巧妙地以“甲馬”——民間用于祭祀祈福的符紙為主線,時空跨越西南聯大、云南知青們的景洪農場、千禧年之前的上海,講述三代人的人生與愛情,串起一個尋回時間的故事。作者在歷史與現實、現實與奇幻中自如穿梭,語言溫婉細密,情節動人流暢。在靈異又不乏溫情的氣氛中,關于時間與記憶的回響給讀者內心帶來極具力度的沖擊。
4、《溫柔之歌》[法]蕾拉·斯利瑪尼 著 袁筱一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8月
故事從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而起,一個被主人視為無所不能、近乎完美的保姆,竟然殺死了所照管的兩個孩子。結局從書的開始就已交待,沒有懸念,作者深入挖掘的是隱藏在兇案背后的社會現實:女性生存的艱辛,小人物的命運,愛與教育的觀念,支配關系與金錢關系,包括中產階級的困境等等。該書出版后反響極大,斬獲2016年龔古爾獎。而諸如“保姆殺人”等如今也是我們開始熱烈討論的話題,隱藏在深處的人性力量,無論善或者惡,都有跡可循,人同此心,無關國籍。
5、《有如候鳥》周曉楓 著新星出版社2017年10月
很少有人專事散文寫作,周曉楓卻一直對散文保持著近乎虔誠的忠貞。一如她以往的作品,周曉楓的精致、綿密、敏感貫穿始終。她的文字有種獨特的氣質與氣場,能將看似平常的事件、現象,用看似平常的詞匯,營造出驚心動魄、氣象萬千的景致。這是她對世間萬物極其細膩的體察與感悟,敏感、細膩、犀利、機智,常常一針見血,亦不乏溫情,卻絕不造作。《有如候鳥》是她多年寫作的沉淀與延續,也令人依然期待她未來更深遠的探索。
6、《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見學人側記》趙珩 著 中華書局2017年8月
趙珩先生出身名門世家,又從事文化出版工作多年,六十年來,由于家世原因與工作關系,與許多具有深厚傳統文化修養的老輩文化人、學者得以近距離接觸。本書追憶陳夢家、啟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樹青、翁偶虹、鄧云鄉、吳小如等學者大家的往事,趙珩先生以從容蘊藉的筆調和攝像機般的記憶,敘述了與這些前輩交往的點滴,描摹了他們的音容笑貌,并著力鉤沉他們在學術文化上的貢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一個無法重現的時代漸行漸遠,趙珩先生的經歷與見聞無他人可以替代,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憶。
7、《青年斯大林》[英]西蒙·蒙蒂菲奧里 著 徐展雄 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7年3月
隨著檔案開放,人們對斯大林的認識日漸深入。關于斯大林執掌政權后的著述頗多,然而,對于他的青年時代,人們至今了解不多。跛腿者、神學院優等生、男高音、氣象員、詩人、革命者、情人、逃亡大師……《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奧里歷時10年,走訪9個國家23座城市,重述斯大林如何從鞋匠的兒子最終成為列寧左膀右臂這一鮮為人知的成長歷史,也勾勒出一個更全面、更多面、更細節的斯大林。
8、《最后一公里村莊》賀雪峰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7月
關于農民進城、鄉村變遷、城市化發展及村莊空心化等諸多話題近些年一直是令人關注的焦點。賀雪峰是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本書與眾不同的是,不僅有深入千余村莊的田野調查,還從區域差異的視角審視中國鄉村,資料翔實、數據細致,內容也相當的“貼地氣”。從農村養老到彩禮支出、從土地管理到低保扶貧……書中所論及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中國鄉村最迫切需要被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既直接記錄了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民生,同時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9、《青苔不會消失》袁凌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4月
袁凌從事非虛構寫作多年,并且目光多聚焦于生活邊緣的小人物。《青苔不會消失》精選了作者袁凌十年來記者生涯中最為杰出的非虛構作品,敘述了十二個“底層”“邊緣”“苦澀”的故事。在那些最卑微的生存與命運回聲中,為我們呈現了一片震撼的精神世界與生存景觀。袁凌的文字冷峻、細致,最為難得的是他經年的堅持與專注,他的文字不會令人愉悅,只會令讀者感到刺痛、窒息,但這也是我們不該無視的現實中國。
10、《雜草記》[日]柳宗民、三品隆司 著 燁伊、虞辰、曹逸冰 譯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7年3月
“只要認真觀察,再不起眼、再無趣的植物都蘊蓄著生命的堅韌與美好。”園藝家柳宗民以專業的眼光寫出每一株平凡雜草的不凡。在不了解的人眼中,它們是“雜草”,但是在柳宗民看來,一草一木,各有價值,沒有一種草,該被叫做“雜草”。這是一部將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融為一體的自然筆記,也是寫給每一個不知名的生命的贊歌。書中搭配120幅精美手繪插圖,同時有中日植物名稱對照,帶你認識你身邊熟悉的陌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