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近,這么遠
《出小鎮記》以一個少年視角描寫了幾代人在陸家鎮的生活經歷。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毗鄰上海的小鎮一夜之間來了很多上海人。路明介紹,當年無法返滬的上海知青選擇在離上海最近的陸家鎮落腳,他們覺得我在小鎮,離上海很近,心理上有所依托。
盡管現在從陸家鎮到人民廣場開車只需要75分鐘,但是在路明童年時,從陸家鎮去上海去外婆家需要轉三部車,車程四至五個小時。他曾經不理解母親為什么一定要堅持坐四個小時的車去上海過年,擠在外婆家打地鋪。路明回憶,他去上海時常常一開始很興奮,想到自己會吃到很多小鎮上吃不到的美食,但是過幾天就會厭倦,最后數著日子盼望回去。而快到離開時,母親的臉色就越難看,“過了春節之后,空氣是比較陰冷的。那種氣氛中坐上長途汽車往小鎮開,很多次我看到我媽一路是哭回去的。”
和母親一樣,當時的知青對于“回家”有著一種倔強和渴望。路明談到,當時的上海工業產值占全國三分之二左右,它代表著與奶糖、運動鞋、自行車、冰箱、手表等等時髦的產品,“人家一看到這個商品是上海產的,自動覺得帶一層光輝。”蘇更生表示,那時的上海是時髦的標志。對于離開上海的上海人而言,回來的心情就格外強烈。
四代人的接力洄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