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嘉賓從黃裳的文字出發,追溯其生平,回憶與他的交往,為讀者展現了更加立體真實的黃裳先生。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擔任活動主持。
“一輩子的戰士”
1986年左右,入職文匯報不久的陸灝第一次去拜訪黃裳先生,之后兩人交往長達近30年。他笑言黃裳自稱自己年輕時就是“闖禍的胚子”,從1949年在文匯報上發表文章提倡復興魯迅雜文,到上世紀90年代與柯靈打筆仗,“像是兩個高手在交戰”。
在陸灝看來,“黃裳一輩子,都像是戰士。”曹可凡也表示,即使到了晚年,黃裳依然可以寫八千字左右的文章,有鋒芒、尖銳,“像年輕人的文章一樣,富有戰斗力。”
1982年11月,陳子善第一次給黃裳寫信。他談到,“他(黃裳)對年輕人熱情,雖不多言,但善于聆聽。”黃裳先生還很好學,興之所至常常會提問,“這是怎么回事?”在老一輩的作家里,黃裳是難得的能夠在后期寫作達到新高度的作家。
同時他對人、對觀點的褒貶,都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他晚年的文章,包括收藏的那些戰斗性很強的文章,都是性格強的表現。”陳子善說,“他喜歡一個人的文章,也會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會贊同全部的觀點。”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