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神符的演變
阿城的講座從一張北極星圖開始。由于地球自轉,仿佛所有能看到的星星都圍繞著北極星轉動。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北極星被尊稱為極、天極、一、太一,泰山是歷代統治者祭祀它的高壇。阿城介紹,由于北極星具有唯一性,所以它被古人尊為唯一的神,而東方蒼龍,南方朱雀等只能算是靈。
在殷商周時期,青銅器上都刻有天極神符,它代表著祭祀的合法性。西周早期的天極神符完全繼承了殷商時代,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天極神符消失了。阿城說,“天極神符一旦消失,一定是有大事發生了。”西周晚期,周厲王暴虐,國人憤起驅逐,國政由貴族聯席治理,將國號定為“共和”。
與政治變動同步,“共和”時期出現了新的祭祀圖案:多個天極神符型平等排列,規律性地環繞著禮器。到了秦朝,秦王權力不斷擴大,秦鼎“素面無紋”。阿城說,“王是祭祀者,神為被祭祀者。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自稱神,所以青銅器必然空了,不再有天極神符。
“宅茲中國”不是一個地理概念
1963年,陜西省寶雞市賈村鎮農民無意中挖出了一個尊,后被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納入館藏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