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書簡》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剛剛新出的一本蕭紅和蕭軍的往來書信集,在那樣一個充滿變革和動蕩的年代,兩位作家之間的書信交流會是什么樣的?他們兩個人的感情經歷,思想交流的經歷,以及他們之間不同性格造成不同分歧的經歷又會在書信中有怎樣的體現呢?本期思南讀書會現場嘉賓們以蕭紅、蕭軍的生平回顧為切入點,探討他們的人生履歷和文學思想,重現這兩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作家的真實面貌。
通過書信讀到真實的蕭紅
陳子善以自己與蕭軍先生交往的經歷開場后,蕭大忠對《蕭紅書簡》一書的來歷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這些信是蕭紅寫給蕭軍的書信,能保存下來非常不易。蕭軍和蕭紅于1938年在西安分手,這些信本來是蕭軍將要還給蕭紅的。但是,陰差陽錯,最后這封信一直在蕭軍的身邊,而且他一直帶到延安,最后從延安帶到東北,從東北帶到北京。”
陳子善提出,這些書信有著多重的紀念意義,其一是能讓讀者更深刻地了解蕭紅、讀懂蕭紅,“蕭紅最真實的一面在這個書信里袒露無疑。我們看她的小說和散文,跟看這個書信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其二則是蕭軍為這些書信寫上的注釋非常耐人尋味,“蕭軍在注釋里非常坦誠,對于很多敏感的話題和情況,他都有解釋,都有說明,都有反省,都有實事求是的反思。”總而言之,這是人們研究蕭紅、蕭軍,以及他們兩人的關系、思想、情感、創作,不可替代的,唯一的珍貴材料。它不僅有著特別的文學史料的價值,而且有文化史料的價值……【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