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最后一個凜冽冬日,讀者們裹緊冬衣,如約來到思南文學之家。2015年1月31日下午兩點,思南讀書會第53期“鋒銳——文學批評在675”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行。上海作協所在地、巨鹿路675號曾經走出許多優秀的文學評論家,如程德培、吳亮、蔡翔等。他們為上海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天,巨鹿路675號又出現了一群青年文學批評家,他們年輕、犀利、專業、執著,肩負著將675號文學評論的精髓傳承和發揚的責任。本期思南讀書會,由文學碩士、書評人、《上海文學》編輯來穎燕擔任主持,匯聚了來自巨鹿路675號文學評論的中堅力量,五位青年評論家黃德海、張定浩、木葉、項靜、李偉長集體亮相,與喜愛文學的讀者一起坐而論道。
文學書名獨顯個性 批評之路各具特色
主持人來穎燕從五位青年評論家的評論集書名切入,詢問五位青年評論家取名的寓意以及是如何與文學批評結緣的故事:“給自己的集子起名字,就像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字一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而名字中肯定也包裹著非常多的訊息。比如對自己、對文學批評的一些看法。”
黃德海的評論集名為《個人底本》,他表示:“本來我是個不怎么寫作的人,很慚愧。后來由于吳亮老師的督促,他一直鼓勵我們試著把自己的想法變成文章,借機梳理自己的思想。就寫成了這本集子。”
主持人來穎燕從五位青年評論家的評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