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自己的心跳
黍不語從2012年開始寫詩,從網絡論壇到微信、博客,再到雜志刊物,她幾乎在一種半封閉的狀態下進行詩歌創作。“我覺得詩歌是一個人最私密的語言,是自己的心跳,再加上個人性格的原因,我很少與人交流。”她認為,詩歌是一個作用于自我本身的過程,“寫詩就是在觸摸自己心跳的同時,用最少的語言說出自己跟他人、跟世界的關系。”
何言宏談到,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顆詩的種子,可能在很偶然的時機下,甚至一陣風吹過,這顆種子就萌發了。正如黍不語所說,“內心的表達找到了詩的形式,然后開始寫作。”
張燁表示,黍不語的詩歌令她聯想到前蘇聯作家康·帕烏斯托夫斯基的散文集《金薔薇》。“她是做金子的工匠,能夠把生活中毫不起眼的點點滴滴積蓄起來,寫出一首首閃光的詩歌,打造成一朵金薔薇。”
另外,黍不語的語言樸素、平凡,沒有“為語言而語言”,她的詩歌語言看似“粗頭亂服”,實則具有一種靜穆的、樸素的美麗。在平靜背后,有一種能夠直達靈魂的疼痛感,“她的語言很平穩、很靜寂、很孤獨,但背后有思想、有光芒、有情感。”
寫詩是凈化自己的時刻
主持提出,初讀黍不語的詩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