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鎮”的前世今生
“蛋鎮”作為一個空間,第一次出現是在朱山坡的長篇小說《風暴預警期》中。這個以兩廣交界的南方小鎮為藍圖虛構的地理空間,被作者不斷豐富、擴展,從而串聯成最新的中短篇小說集《蛋鎮電影院》。朱山坡說,“寫完《風暴預警期》以后,我的腦海里依然全都是蛋鎮上生活的人。他們來回走動,一個接一個源源不斷地涌現,蛋鎮對于我來說,真的寫不完。”
楊揚表示,從一個地理概念到一個文學概念,以一個小的空間為基礎,確定文學焦點,不斷地進行書寫,在文學史上很常見,比如魯迅筆下的“未莊”、“魯鎮”,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馬孔多等。“從文學符號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寫作傳統,但是如果作家單純按照之前的路徑來寫作,可能會在找到捷徑的同時失去了自身作品的特殊性。”他指出,《蛋鎮電影院》中的南方元素,給小說打上了作者的“個人烙印”。
在朱山坡的創作設想中,蛋鎮位于廣東與廣西交界的南方小鎮,受廣東與港臺文化影響較深,卻仍然比較封閉、孤獨。“蛋鎮的主要特點是真實的,我希望小說中更加突出南方元素——一些只有廣西才有的風俗、地理、天氣,以及人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等。”所以在創作中,朱山坡以真實的地理風情和少數民族文化作為基礎,賦予其深刻的文學內涵,把蛋鎮變成一個文學概念。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