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羅特:登上被忽視了的山峰
羅特被評論家稱為是“二十世紀最值得尊敬、最激蕩人心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拉德茨基進行曲》更是現代德語文學標志性作品,被收入《理想藏書》,位列德語文學作品前十名。
從德語文學史的角度上講,羅特的兩部作品相當重要,一部是《拉德茨基進行曲》,另一部是《無盡的逃亡》,后者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新寫實主義的范本。在《無盡的逃亡》開篇,羅特提到自己并沒有在創作,只是在記錄這個時代。劉煒表示,羅特此時的寫作已經慢慢與其年輕時的社會批判傾向拉開了距離,開始對人進行思考。
同一時期的德語作家,如穆齊爾、赫爾曼布洛赫等都傾向于先鋒創作,語言艱澀難懂,手法絢爛。而記者出身的羅特卻與之大不相同,其敘述清晰、短句居多。胡桑非常欣賞這種風格:“他要把自己的想法用一種世人基本可以接受的語言講出來,所以他是一個特別喜歡用簡潔的語言講故事的作家,而且很動人。”
不同于利用語言本身來進行寫作的赫爾曼·布洛赫,羅特是用故事寫作的人。劉煒對此也有同感:“羅特能夠很好地講述,講著講著自己就信了。”許多原本被當作是羅特人生經歷的事情后都被證實是他自己發明出來的,“他把他的故事放進了他的生活”。除此之外,羅特作品的另一顯著特點是始終有一種傷感和絕望籠罩著讀者,這與其個人經歷和思想是密切相關的。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