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評論家黃德海:
作為一個閱讀翻譯作品的人,講兩個方面。
第一,我理解的好的翻譯,需要認真細致閱讀了作品,用另外一種語言,把這個作者要表達的背后意思反映出來。這個就仿佛一面鏡子,雖然有一面鏡面,但是里面照的東西是一樣的。
第二,一個譯本在這里出現(xiàn)了,怎么樣才能夠落地深耕?我覺得做中國歷史上能夠落地深耕,譯本就是被翻譯的《佛經(jīng)》,它已經(jīng)不止是一種翻譯,而是參與了六朝語言文體的形成。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一個譯作參與了時代文體的形成,才能夠稱為是一個落地深耕的翻譯作品。但是有意思的是,不是只要我們翻譯了一個落地深耕的文本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xiàn)了,在這個落地深耕的文本里包含著譯者本身的志向和心血,他們本身要和這些原來的意志、思想、價值體系進行對峙、交鋒融合,然后再把它劃成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才是一種參與。
在這里,我向所有認真經(jīng)過有翻譯志向,和在譯本中付出心血的譯者表示感謝,我們很受益。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