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關鍵:“忘我”的冷靜
讀書會開始,譯者姜向明從這本書翻譯的緣起談起,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翻譯感受。他表示,初期與出版社聯系時,自己就被編輯的良苦用心所打動。在他看來,這本書是26名作家組成的“全明星陣容”,而“童年”的主題就像魯迅先生那聲振聾發聵的“救救孩子”。從最初約稿的受寵若驚到之后的感動,姜向明對編輯們表達了由衷的感謝。
姜向明分別選取了書中的三篇文章,談論了自己對于不同文字風格的理解。首先是多米尼加裔的美國作家胡諾特·迪亞斯的《冬季》,這篇故事講述的是一對小兄弟,跟隨父母從多米尼加第一次來到美國紐約,遭受到了紐約的寒冬。多米尼加是非常炎熱的地方,從炎熱到寒冷,作家用自己爽利的文字將“冷”寫出了冷徹肌骨的味道。其次是美國作家梅格·羅索夫寫的《腦海里的歌劇》,作者在這篇短短的小說里面,使用了大量的音樂術語,形成了小說最突出的風格。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夠震撼人心,能夠使冷卻的溫度再次感受到溫度,姜向明認為這篇文章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最后,他提到了自己翻譯最為吃力的一篇文章,加拿大作家阿爾維托·曼古埃爾所寫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最大風格是詩歌化。為了翻譯這篇文章,姜向明花了大量時間通讀了古羅馬大詩人維吉爾的12卷拉丁語史詩《埃涅阿斯記》。他表示,這樣的體驗雖然痛苦但也美妙,因為在此過程中,他不僅增加了學識而且也了解到作家靈感的來源以及他們將靈感化為作品的一個手段。在談論這三篇文章的時候,姜向明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某些片段,并且針對其中的文字闡述了自己獨特的理解……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