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思南讀書會邀請來了《忍川》一書的譯者,上海外國語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會長、上海市翻譯家協會會長譚晶華教授和他的女兒譚一珂,和大家聊聊三浦哲郎和《忍川》,日本當代私小說的傳統與現狀。
“私小說”是日本大正年間開始流行的一種獨特的寫作方式,作家往往截取人生中的某一時期,以第一人稱寫作。三浦哲郎于1961年榮獲第44屆芥川獎的短篇小說集《忍川》堪稱日本現當代“私小說”中的代表作,書中的情節與作者三浦哲郎自身的悲劇經歷如出一轍。川端康成評論這部作品:“三浦郎哲因為寫下了自己真實的婚姻而得獎,真幸運。”
《忍川》在日本影響巨大,先后六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其中,1972年由日本著名導演熊井啟執導,加藤剛、栗原小卷主演的同名電影也曾經在中國播映,是無數人的美好記憶。
三浦哲郎和他的《忍川》
在主持人王皎嬌的開場過后,譚晶華簡單介紹了《忍川》原著作者三浦哲郎的生平,而后著重介紹他的代表作——《忍川》。“他把現實的側面有意切除了政治的影響和時代的影響,好像是非常世外桃源的,很偏遠的農村的,很清純的故事。從這個里面提煉出生活美的側面,盡管非常的貧窮,但是有美好的一面,成為極少數眾口贊譽的青春和戀愛小說的成功之作。日本的文學史從明治維新以后,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之后涌現出一大批浪漫主義文學。比方說當年早期浪漫主義的時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