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作為第六屆上海文學(xué)藝術(shù)獎和紀(jì)念巴金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思南讀書會邀請巴金研究者、作家李輝講述“一個人與一個時代:巴金對八十年代文化老人寫作的影響”。
李輝說,巴金“講真話”的精神影響了一大批同樣經(jīng)歷過“文革”的作家和他們的寫作,其中蕭乾是受巴金影響最深的一位。1980年4月,蕭乾在香港媒體上撰文,細述自己與另一位作家之間的恩怨。巴金在當(dāng)年5、6、9月的三封給蕭乾的信中接連提出坦率的批評和勸誡:“要大量些,想得開些,那是很小的事。請你多想想。”“那件事就到此為止吧。以后希望不要再提……來日無多,要善于利用,不要為小事浪費時光,我們已經(jīng)浪費得太多,太多了。”在9月的信中,巴金對蕭乾說:“我常說三十年代的朋友中有三個人才華超過我若干倍,他們是從文、曹禺和蕭乾。因此我希望你在作文和做人兩方面都更深沉些,對自己要求更嚴(yán)格些。”
“不要為小事浪費時光……”巴金信中一席話,簡略卻有力,這一教誨猶如黃鐘大呂撞擊蕭乾,讓他有了擺脫個人恩怨的警覺,進而可以站在更高境界進行歷史反思。1986年,蕭乾寫一組《文革雜憶》文章交由李輝發(fā)表,在信中就明確表示這一次不寫自己的遭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