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8日下午兩點整,思南讀書會第77期"我有我態度——90后文學新銳成長分享會"準時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了四位90后作家三三、吳清緣、賈彬彬、魏天一,與讀者分享交流他們在寫作中的成長故事,本次活動主持是80后作家王若虛。
90后的作家如何看待他們的"90后"標簽?他們是如何走上創作道路的?家庭對于他們的寫作之路又有何影響?在創作中他們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聲音,走進90后的創作世界。
三三:寫作是平衡人格的一種方式
三三的筆名雖然簡單如坤卦,但是她自己卻是一個敏感又陽光、害羞又毒舌、充滿矛盾的小姑娘。現在的她在一所律師事務所工作,空閑時間進行創作。談到自己寫作的緣起,三三提到了自己對時間流逝的敏感,年幼的她就抱著"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感慨。面對60、70年代的雜志,她能夠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時代重量。三三的父親年輕時也是文藝青年,小時候的她曾經看過父親插隊時寫過的稚嫩但卻感人的作品。現在的三三已經是一個頗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在《上海文學》、"一個"電子雜志中發表過作品,并且也出版了自己的短篇集。在三三的作品中,人物似乎是脫離世俗的,無論是《長夜》中停經后回憶自己兒子的婦女,根據唐傳奇改編的《離魂記》,還是正在創作的每天失眠后整理房間的女人,都是如此。但是現實中,三三卻愿意做一個陽光健康的少女,也希望大家能夠庸俗、簡單、快樂地生活。三三坦言,寫作時她也一直在平衡自己的兩種觀點,文藝或搞笑,荒誕或現實。寫作對她而言是一種愛好,作品是最重要的,她不希望被市場化,而是能堅持走純文學的道路。
吳清緣:從"剝瓜子"到"講故事"
92年出生的吳清緣現在已經是一名初中老師,曾經一度反感90后標簽的他現在也習慣于賦予00后標簽,所以標簽于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在談到文學啟蒙的時候,吳清緣提到了他的父親。從小父親就讓他養成每日一記的習慣,睡前給他放錄音帶,聽金庸的武俠故事,并且要求他背誦大量的古詩詞。當時年幼的他曾經滿懷孝心地寫出了"爸爸今天給我剝瓜子,以后我也要給爸爸剝瓜子"的感人日記,結果被罰抄"寶典"——《小學生日記大全》。但是,吳爸爸的文學培養成功了,現在的吳清緣已經從"剝瓜子"的少年成長為一位能夠給爸爸講故事的青年作家。吳清緣談到,在創作中,他曾經也遇到過一些困難和瓶頸。在大一的時候,他一度被退稿,那段時間他開始停止寫作,參加學生會、打籃球、玩社團,但是離開寫作后,他發現,人生的無聊似乎根本沒法被排解。當他再次拿起筆后,他才又找到了自己的出口。于他而言,寫作動機是"三位一體"的,"熱愛"第一,而作為90后的他也毫不諱言,名望、金錢分別位居第二、第三。他希望可以通過寫作,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王國。
賈彬彬:"文藝病"患者的獨白
94年的賈彬彬現在是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的大三學生,曾經多次在新概念作文大賽以及"會師上海?創意小說"中獲獎,并且得到了著名作家阿乙的指導。雖然賈彬彬的文學之路看似光鮮亮麗,但是一路走來她遇到了很多心理困境。高三時,作為優等生的賈彬彬曾經一度陷入了抑郁失眠的狀態,"因為抑郁癥的時候,你的痛苦會有實感的,你真的感覺到有東西,像在割你的肉一樣的,你會希望自殘,然后得到一個解脫。"回憶那段痛苦的時光,賈彬彬很感慨。幸運的是,最后她控制住了這種波動的狀態,安全地度過了高考,進入了大學。賈彬彬說道,雖然自己現在某些方面依然是一個"文藝病"患者,但已經從明顯的病態中走出來。現在,在別人眼中她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談到最近改編阿乙的小說劇本《春天》,賈彬彬表示自己在這次改編中,從更加細膩的女性視角對"冷酷"進行了新的闡述,劇中激情與冷酷的對比或許是女主人公更大的悲哀。她坦言自己在創作過程中寫作手法也有改變,特別是在創意小說大賽后,自己的導師阿乙和搭檔對自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她開始學習運用一些更簡單的筆觸去描述人物關系,風格也從青春文學向純文學轉變。但是轉變的過程中,她也會考慮現實問題,她希望可以在市場化和純文學兩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至于掉入"四不像"的怪圈中。
魏天一:想做一個安安靜靜寫作的"美男子"
魏天一長發飄飄,渾身散發著文藝氣息,現在的他在一個影視公司當文學編劇,主要負責劇本的編輯、創作等等。談到自己與文學創作的緣分,魏天一提到了自己青澀的少年時代,他坦言自己的青春是與韓寒、J.K羅琳、蔡駿相伴的。后來年齡漸長,閱讀的品味也開始變化,開始閱讀蘇童、余華、王朔等等。開始創作則是在初中時代,那時候父母是支持的,但是高中以后父母擔心影響高考,有些反對。可魏天一依然堅持寫作,于是他在《萌芽》發表了連載《鏡子風暴》,出版了長篇小說《我懷念的是那時候的自己》。大學畢業后,學習生物科學的魏天一還是想從事和文學相關的工作,他做過編輯,給公司寫劇本被拖欠過報酬,也曾經迫于生計,被房地產老板教導要創作有"亮點"的作品。在這過程中,他曾經后悔過、迷茫過,懷疑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從事文學行業,但是他的結論是沒有人會因為寫作而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自己的欲望無法得到滿足。所以,今后的五年或者十年后,他希望自己可以安安靜靜地在家寫喜歡的東西,不用為生計發愁,不用去接自己不喜歡的活。
四位90后作家,他們很年輕,正青春,或許他們作品會稍顯稚嫩,會受到批評,受到攻擊,但是正如主持人王若虛所說,希望大家都能堅持繼續寫下去,珍惜年少輕狂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