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當上海開口說話
--《繁花》與中國現代性經驗的敘事性增補
嘉賓:張旭東 紐約大學東亞系和比較文學系教授
孫甘露 小說家、上海作協副主席
金宇澄 小說家、《繁花》作者
一、活動內容
作家金宇澄的《繁花》出版僅一年,加印八次,過了十幾萬冊,但它已經從普通大眾閱讀進入文學專業研究的視野。《繁花》作為一個文學文本,對它的研究、詮釋、發揮,終將會成為這部小說"理解"的一部分,甚至脫離作者的掌控。
思南讀書會繼請來《繁花》原作者金宇澄向讀者介紹這部小說的生成之后,本周六,又將請來紐約大學比較文學系和東亞系教授張旭東,他以"如果上海開口說話:《繁花》與中國現代性經驗的敘事性增補"為題,從學術研究角度向聽眾介紹他對《繁花》的理解,這個論題即從中國社會層面又從文學層面來展開對《繁花》的討論。
與張旭東教授對談的是上海作家孫甘露。作家金宇澄將在現場就相關問題做回應。這是一個有趣的組合。會有怎樣的火花,很令人期待。
二、現代性視角
現代性,這的確是一個蠻高大尚的詞語。從現代性這個角度來討論小說《繁花》,是一個新視角,互為印證,也很有趣,即從小說中的城市生活去捕捉現代性在中國的衍變。就像陳寅恪先生從詩中尋找歷史的影子,從小說家虛構的小說生活去觀看思想變化和社會思潮流變,也是可行。關鍵問題是,這個討論者得是行家里手。來自紐約大學的張旭東教授顯然是理想人選,加上長期關注人文思想的小說家孫甘露先生,定是一場頭腦風暴。
至于何謂現代性,盡管谷歌去,有形形色色的文字,比如哈貝馬斯、馬克斯·韋伯等人的著述都會討論到這個問題,通俗地說,先是一個時間觀念,現代性不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有其前緣后果。其次和現代國家機構的形成相關,再有就是和現代觀念,比如自由、平等等等。現代性在不同的學科的呈現都是不一樣的,反正蠻復雜。
三、關于張旭東
張旭東,1965年生于北京,198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95年獲得美國杜克大學文學系博士學位,2005年任美國紐約大學(NYU)比較文學系和東亞研究系教授,此外,還擔任北京大學中文系長江講座教授、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紫江講座教授等。
以英文、中文出版文化研究、文藝理論、現代主義及后現代主義研究等方面的專著多部,包括:《改革時代的中國現代主義》(英文); 《批評的蹤跡:文化理論與文化批評》、《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西方普遍主義話語的歷史批判》;《對話啟蒙時代》;《紐約書簡》;《幻想的秩序--批評理論與現代中國文學話語》;《后社會主義與文化政治》(英文)等。另編、譯有《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啟迪》;《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后現代主義與中國》(英文); 《中國向何處去--90年代中國知識思想論爭》(英文);《拱廊街計劃》等各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