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文學之家·讀書會No.07
主題:莫奈與他的時代及對20世紀的影響
時間:2014年3月22日,下午2:00-4:00
地點:思南文學之家(思南公館內,復興中路505號,近思南路)
嘉賓:吳亮、李曉峰
【關于莫奈】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因擅長光與影的富有創新的實驗與技法而成為印象派創造者和代表人物之一。印象派因莫奈的代表作《印象日出》命名,這副畫作以不明確的陰影和輪廓線表現了不一樣的日出景色。莫奈一生堅持"所畫即所見"的作畫精神,熱愛室外繪畫,更以《干草垛》《魯昂大教堂》《睡蓮》等聯畫系列聞名于世。
印象派運動可以看作是19世紀自然主義傾向的巔峰,也可以看作是現代藝術的起點。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莫奈對這一藝術環境的形成和他描繪現實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貢獻都多。
莫奈是如何出現的,與他的時代有著怎樣的關系?這位大師對20世紀的藝術有著怎樣的影響,著名文藝評論家吳亮先生,聯手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李曉峰教授,為您講述他的生前身后。或許我們未必能完全看懂莫奈的繪畫,但我們可以聽懂他的故事。
【關于嘉賓】
吳亮,著名文學批評家,《上海文化》雜志主編。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曾經風頭甚健,以犀利而敏感的批評著稱,在對馬原、孫甘露這兩位先鋒作家的評定上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1990年后,吳亮的興趣從文學轉移到了藝術,開始關注起中國的畫家及他們的作品。成為一位藝術評論家,當代文學和美術界的各種潮流、人物紛紛進入他的批評視野,在他的筆下活色生香。2002年,他寫出了《藝術在上海》這本關于畫廊和城市的作品,而四卷本的《吳亮話語》以及《思想的季節》、《與陌生人同在》、《閑聊時代》中對城市精神敏感而精致的描述,讓他與所有寫作城市題材的作者迥然相異。
2000年,吳亮又恢復到他的評論者狀態,重出江湖,對文學、文化現象發表了一系列言論。著有評論集《文學的選擇》、《批評的發現》,隨筆集《往事與夢想》、《城市筆記》等。
李曉峰,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現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現美院基礎部主任。編著有《藝術導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擷盡異彩呈萬象·西方繪畫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曾主編:《批評家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上海民族民間藝術博覽會·論壇實錄》(上海民博會組委會,2006);《飛翔的空間》(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以物之名》(海上山藝術中心,2006);《海上一線》(視平線藝術2006)《夜色》、《閏月》、《流速》(上海元典畫廊,2007,2008)、《沉香》(視平線藝術2008)《浮生》(海上山藝術中心200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