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30日10:56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徐穎 點擊: 次
村上春樹新作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文版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這是他繼《東京奇譚集》之后,時隔9年再一次回歸短篇小說創作,道盡失去女人的男人孤獨心境。該書去年4月在日本推出,迄今銷量已經突破50萬冊。有意思的是,曾經的村上御用中文譯者林少華也再次“回歸”,擔任村上新書的部分翻譯工作。昨天,林少華與該書另一譯者陸求實、作家走走一起詮釋他們眼中的村上春樹。談到村上的最新變化,林少華表示,“孤獨”一直是村上作品的主題之一,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本書里描寫的孤獨是絕對孤獨,拒絕把玩、拒絕撫摸、拒絕升華,用村上的話說,就是‘孤絕’。”
孤獨是村上永遠的主題
對于新作《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書名,林少華說,書名雖然直譯應為“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但通讀之下,覺得“失去女人的男人們”在內容上與之更為接近。作為漢語,“沒有女人”有可能意味一開始就沒有,但書中的男人們并非如此。有,失去了,或快要失去了——村上以第三人稱或以旁觀者的眼睛捕捉著這些男人們的心態和生態。
林少華認為,村上在小說中所要審視、追索、驗證的主題依然是孤獨,“失去女人的男人們”的孤獨。“這些失去女人的男人們的孤獨,已不再是可以把玩的溫吞吞的相對孤獨,而成了拒絕把玩的冷冰冰的絕對孤獨。”
據悉,去年11月3日,也就是在此書出版半年之后,村上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本書的主題是孤絕,孤獨到絕頂。林少華猜測,村上作品中一語貫之的,個人對于周圍環境,對于社會,那種違和感、游離感、錯位感,隨著年齡的增加,以及感受和認識的加深,漸漸變成了一種近乎“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悲涼感,絕望感。所以他才要通過這本書來表達。
任憑消失而不再尋找
林少華認為,村上新作第二個不同是,以前小說中有“尋找”的主題,這本書則放棄了“尋找”。這部短篇集中的大部分主人公任憑對方失去、消失而不再設法尋找。而村上以往作品的主題,較之消失,更側重于尋找。
“村上文學的主題之一就是失落與尋找,并在這一過程中確認記憶和自我身份的同一性,確認‘生與死的意義、真實的本質、對時間的感覺與記憶及物質世界的關系’(杰·魯賓語)。”
林少華說,相比之下,這部短篇集大多放棄了尋找的努力。其結果,讓人看到的幾乎全是孤獨地品嘗苦果的“失去女人的男人們”。
用漢語重塑了村上文體
曾翻譯了40多本村上作品并有著村上“御用翻譯”美稱的林少華,近年來卻無緣村上新作,此次“回歸”,讓林少華多少顯得十分感慨,他對村上的文體表示出了極大的贊嘆:“說來也怪,日本當代作家中,還是翻譯村上的作品更能讓我格外清晰地聽得中文日文相互咬合,并開始像齒輪一樣轉動的愜意聲響,更能讓我真切地覺出兩種語言在自己筆下轉換生成的實實在在的快感,一如一個老木匠拿起久違的斧頭鑿子對準散發原木芳香的木板。是的,這就是村上的文體。說得夸張些,這樣的文體本身即可叩擊讀者的審美穴位而不屑于依賴故事情節。”
林少華表示,自己多少引以為自豪的一個小小的貢獻,就是用漢語重塑了村上文體,再現了村上的文體之美。
翻譯不可能做到百分百
對于中文翻譯是否能百分百還原村上的風格?林少華認為,當村上穿上中文這套戲服,演完、謝幕、下臺、脫下中文的戲服以后,和原來的村上必然有錯位,這是這個世界的法則,“我們用中文翻譯的村上,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必然有錯位。”
林少華說,這個世界上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的、原裝的村上春樹,那都不存在。文學是語言藝術,凡是藝術都必然有主觀能動性,有個人性,有創意參與其間,“我翻譯的村上春樹始終是林家鋪子的村上春樹,而不是陸家鋪子的村上春樹。所以,這次譯文社找了6個人翻譯這本書,目的就是在于讓大家看一看是不是有6種不同風格的村上春樹,當然村上春樹本人肯定只有一個,但是翻譯這個東西,100個人有100個樣,肯定有微妙的區別,甚至比較明顯的區別。”
林少華說,“翻譯在流失一些東西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東西,流失與增加的相加除以2,有可能是105%村上春樹,這有什么不好,正因為有這樣的錯位,才會產生新的審美視角、新的文本、新的文體產生了。”
讓林少華驕傲的是,自己提供了一種林氏文體,“文體這個東西就是藝術,在這個突飛猛進、急功近利浮躁的時代,文體這個藝術已經被忽視很久,因此重拾文體的藝術,有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