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9日11:25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石劍峰 點擊: 次
2014年1月,作家孫甘露在上海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建設巴金文學館的提案”,這一建設上海城市文學館的提案得到了10多位來自文化界政協委員的支持。
事實上,關于建設上海城市文學館的提議已經存在多年。過去一年,上海作協方面已經召開了數次項目討論會,目前該項目還處于論證階段。
3月18日,上海作協再次召開了“上海文學博物館總體規劃專家論證會”,與會的10多位作家、學者都感到目前為上海文學博物館盡快立項的緊迫性。
“上海文學博物館本來就是合理的”
“這個時間很緊迫,否則很多資源就流失了。”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子善教授說,他和在場的其他作家學者都已經參加了好幾次上海文學博物館的論證會,而至今這個項目還在論證中。“在上海的120多家博物館體系當中,不能缺少上海文學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說。
在論證建設上海文學博物館是否合理時,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教授表示,“它本來就是合理的。”在他看來,文學在政治、文化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文學館建設方面,上海已經落后很多。在省份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學館已經有很多家,比如福建長樂的冰心文學館。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楊揚認為,其實不必再爭論上海文學博物館是否有必要,現在是要超越必要,“這件事已經非常緊迫。‘十一五’的時候就提出(這個項目),現在將要進入‘十三五’。為什么建設文學館顯得非常緊迫,是因為其他周邊省份都在建。周圍省份資源沒有像上海這么豐富,所以它們找不到資源就開始向上海來挖資源了。比如成都,要建巴金的東西(文學館),巴金在成都的東西少,就到上海來拿。”
據復旦大學文博系系主任陸建松教授介紹,根據目前上海博物館體系規劃,將采用集聚區的概念,上海在未來將發展幾個博物館集聚區,其中重點是發展濱江和環人民廣場。那么,上海文學博物館會在哪里呢?目前還有分歧。
“在上海的120家博物館體系中,不能缺少上海文學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在論證會上說,“我個人的觀點就是立即組織。”在陳思和教授看來,文學館就是承載精神的重要地方,將來的上海文學博物館就是要突出精神性。
上海文學博物館未來功能有哪些
陳燮君在論證會上強調,即便是精神性的上海文學博物館也要強調“內容為王”,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則認為,文學館相對比較特殊,其藏品也比較特殊,它們的價值不能以青銅器的價值來衡量。事實上,巴金先生個人收藏的圖書、會議冊、票據、身份卡等等,已經構成了上海現代文學史的一部分。孫甘露說,這些實物能夠幫助人們理解那個時代的文學、文化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一般我們理解所謂的文物,或許是考慮是否值錢,這個還有所不同。”
關于展品,陳子善教授的觀點是,“不能都是展覽復制品,那是有問題的,是要被人詬病的。雖然你高仿,再高仿畢竟不是原來的東西。”
未來的上海文學博物館承擔什么功能?陳思和教授認為,是否考慮下要有劇場,文學博物館要帶動戲劇文學和藝術,“這個劇場是低價格的,甚至公益免費的。用這樣的展示戲劇文學的場所,把民眾吸引過來。” 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在會上則介紹,在之前的上海文學博物館可行性報告中,已經包含了大量的公共服務內容。
在陳燮君看來,未來的上海文學博物館不只是專題博物館,還要帶出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的元素和特征,所以除了文學概念,它還要突出上海歷史文化發展的概念,突出上海城市文化與文學關系的觀念。
除了收藏、展覽、表演,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楊揚認為還需要學術研究和大眾結合,“如果我帶博士生研究上海,可以在上海文學博物館里找到所有的資料。”
陳思和教授還認為,不要把文學館搞得很豪華,但需要突出精神性和自由性,“可以讓老百姓進進出出的”。
在他的想法中,文學館應該讓普通人隨時進出,甚至隨時可以找到作家,隨時喝咖啡、聊天,有幾個愛好文學的人可以在這里運作他們自己的興趣。“這樣我們這個文學就是民眾的文學,但是這個工作很難。所以未來文學館不要投入多少億,這個不屬于文學。”陳思和教授表示,“我們盡量要在政府體系框架下,要讓它有一定民間自主運作的功能。在將來的運作當中,不要變成國家的負擔。既然是文學,是一個溝通民眾精神的橋梁,這個橋梁應該由社會資金來。這可能有難度,但是上海作家可以把這個工作擔當起來,這樣將來會有相對自由。”
陳子善教授說,建上海文學博物館,就是讓上海市民覺得,除了可以去迪士尼、動物園,還可以去文學博物館玩一玩,體驗不同的上海風景。此外,除了上海文學博物館,還要整合上海的其他文學資源,比如巴金故居、魯迅紀念館,“每一個故居的陳列拿到文學博物館里來,就是一個專題陳列,每年都可以不斷地輪換。所以說這并不是很困難,只要有人去做。”
而在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麗宏看來,巴金故居就是上海文學博物館的基礎,而且上海有很多文人故居,都是可以通過上海文學博物館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