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0日08:35 來源:《文匯報》2014年5月16日 作者:吳越 點擊: 次
5位持居住證的寫作者申請入會,新規被贊“溫暖大氣”
《上海市作家協會新會員發展條例》在年初做出一次重要修訂:今年起,經上海作協理事會審議通過,持上海居住證的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寫作者,也可以申請加入上海作協。
昨天是上海市作家協會2014年度上半年新會員入會申請的截止日,記者從上海作協創作聯絡室了解到,在近百位申請加入上海作協的寫作者中,有5位非上海戶籍人士。
這是一個有別于往年的變化:非上海戶籍的申請者不再被“婉拒”,而是將與上海戶籍申請入會者一起進入初審,拆除了多年來的“滬籍”門檻。《上海市作家協會新會員發展條例》在年初做出一次重要修訂:今年起,經上海作協理事會審議通過,持上海居住證的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寫作者,也可以申請加入上海作協。目前全國各省市作協中放開會員本地戶籍這道“檻”的,僅是極個別。
80后作家王萌萌已經在上海出版了3部長篇小說,是中國作協和山東作協會員。聽說“滬籍”限制被打破,她很快就向上海作協遞交了轉會申請表。王萌萌說:“我戶口在山東,工作在上海,幾年前就動過轉會的念頭,但聽說有本地戶籍的限制,又感到這個想法不太現實?!?/span>
談到轉會上海,王萌萌說:“作協對作家群體的服務方式很多樣化,你可以參與文學交流、座談,也可以參與作品評論和評獎。作家之間互相反饋。這些對創作是有促進的?!?/span>
在湖北、江蘇工作過的姚鄂梅已在上海定居,并成為上海作協專業作家,她盛贊此舉“是個非常溫暖非常大氣的新政”。她說:“在上海寫作的異鄉人肯定不少,對于這群人來說,再沒有比他們的寫作受到關注更令人鼓舞的?!?/span>
如今的上海,早已是全國各地青年才俊的“就業首選地”,其中有不少人專業或業余從事著文學創作。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麗宏說:“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上海作協跟這座城市是一致的,是一個五湖四海的寫作者交流的客廳,不是狹隘和封閉的角落?!?/span>
談及新政,趙麗宏說:“作協的門就應該開大一點,尤其對年輕人要更開放一些。作協會員又不是什么官銜,又不拿一分錢,大家只是憑著對文學的愛好得到這樣一個認可?!彼J為,入會規則修訂后,能夠更加公平、嚴謹地吸收新會員,因為“只有文學標準這一條硬標準了”。
上海市作協副主席陳村說,上海作協目前擁有1300多名會員,其中35歲以下人群的比例還不理想,如果再不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作協恐有“老齡化”之虞。他對記者笑言:“上世紀80年代我入會的時候,還是當時最年輕的會員,現在我也變成老頭子了。文學這個行當,總要有青年人接班才能生生不息,大家都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里,都在寫作,就應該有一個場合經常聚在一起聊聊。作協無疑是最合適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