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2日15:15 來源:上海觀察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次
回來了,上海援鄂的醫護英雄們!3月31日下午,包括上海首批醫療隊、第二批護理隊、第四批國家中醫隊、華山醫院“國家隊”、瑞金醫院“國家隊”、第九批醫療隊以及疾控、社會辦醫等在內的700多人“大部隊”分乘三架東航包機陸續回滬。下午3時30分許,首批264名隊員搭乘MU9004航班抵達上海虹橋機場。幾乎與此同時,在上海抗疫指揮的大本營,一場特殊的贈書儀式以書香致敬“抗疫天使”。
為豐富援鄂醫療隊隊員在隔離休整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會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精心選配總碼洋130萬元的精品好書,為1649位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每人特制一份“朵云世紀書箱”。
“朵云世紀書箱”首期書單包含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圖書《戰上海》和《浦東史詩》等主題出版精品;《九首古詩里的中國》《儒學小史》等傳統文化讀物;《人類與大地母親》《挪威的森林》《歐羅巴一千年》《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等文化藝術佳作;《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等科學科普作品和伴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長的《三毛流浪記(珍藏版)》等經典圖書。
“上海的醫護人員書寫了新的‘戰上海’精神。”參加贈書儀式的《戰上海》作者、上海交大教授劉統正在創作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新作《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如今,上海的醫生護士們又譜寫了一篇新的英雄篇章。”
“榮幸、自豪,上海人一直有這樣的情懷,上海是全國的上海,甚至是世界的上海。每當危難之際,上海的醫護人員總是沖在一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工會常務副主席蘇家春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以書會友,“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份精神食糧會讓醫護人員更富人文精神。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工會副主席褚建飆說:“一定會把大家的關懷,全體市民的關切,傳遞給一線醫務人員。”
1月24日除夕夜,疫情兇猛的緊急時刻,第一批上海醫療隊136人星夜馳援武漢,1649位上海醫療隊隊員先后在武漢拯危救困。上海市衛健委副書記鄭錦說,援鄂醫療隊的成員非常年輕,35歲以下占55%,28歲以下占22%,聽取醫務人員建議選取的“世紀朵云書箱”涵蓋人文、歷史、個人修養等方方面面,“歸來的醫療隊員們特別需要精神方面的梳理、成長。書香,正當其時。”
據悉,上海已推出各類防疫抗疫出版選題60多種。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在持續推出一批主題讀物的基礎上,正組織旗下出版社編輯出版生動描寫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上海實踐系列作品,如由中國作協副主席、《浦東史詩》作者何建明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第一時間——寫在春天的上海報告》;由解放日報赴武漢抗疫第一線記者拍攝記錄的大型攝影畫冊《冬去春歸——上海醫療隊支援武漢影像紀實》等,均將于近期出版。今天回滬的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在武漢所寫的《查醫生援鄂日記》將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