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1日15:02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范佳來 點擊: 次
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臺靜農、葉靈鳳、張愛玲……談起這些現代文學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離不開一位躬耕于文學領域研究40余年的學者,他就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的陳子善。
3月31日,華東師范大學舉辦“陳子善教授榮休儀式”暨“以史料為方法: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文學研究的諸多學者和知名人士參加。陳子善多年來致力于中國文學史料的整理與史料學研究,先后參加1981年版魯迅全集定稿工作,編訂出版現代重要作家文集,研究資料集和回憶錄,被學界譽為“阿英之后有子善”。
他對張愛玲的研究更是被國內外學界所關注,在三十多年的張愛玲研究歷程中,出版了《說不盡的張愛玲》等一大批著作,在張愛玲研究整理等方面建樹頗豐,影響深遠。
“子善之善,善莫大焉。”
研討會現場,陳子善介紹了自己與文學研究結緣的過程。他特別感謝在華東師范大學無私指點和幫助過他的幾位前輩,協助他解決了包括留校任教、職業發展等一系列難題,讓他能夠專心致志致力于文學研究。“感謝這個時代,讓我有機會認識那么多文壇前輩,從巴金到沈從文等等,從他們的身上,我感受到前輩的人格魅力和學術品質,有時需要當面接觸才能感受到。”
“我和子善是一個被窩長大的,我完全忘了什么時候認識他,好像從小就認識一般。”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笑稱。在他看來,陳子善在學術研究中,有兩點尤為值得稱道,首先是研究的專業和扎實。他將自己的所有研究和研究對象緊密結合在一起,將要研究的作家鉆研得十分透徹,只要談到張愛玲、周作人,都繞不過陳子善,這為年輕學子提供了很好的榜樣。同時,陳子善的學術視野也十分廣闊,他一直在填補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的缺陷,把一些原本文學史上排斥,甚至被歪曲、淹沒的作家一個個復原,加強了海峽兩岸之間的溝通,使文學研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看來,陳子善始終毫無保留地支持著作家協會的工作,對各類文學雜志的編纂提供豐富意見,也不吝嗇自己的寶貴時間,總是有求必應。目前,上海文學博物館的初步設計方案已經出爐,他期待博物館的籌備和建設也能得到陳子善的指點,力爭在2021年至2022年間全面建成。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殷國明表示,現當代文學研究正處于瓶頸時代,文學雖然繁榮,但也面臨價值的失落。而陳子善對“史料時代”的開創做出很大貢獻,用扎實的史料研究將文學推向新的高峰。
“子善之善,善莫大焉。”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解志熙用一句話描述了自己的印象。“陳子善的文學視野很寬容,和一般研究魯迅的人不一樣,一般人很容易被魯迅的是非所淹沒。他對現代文學保持一種廣泛的愛好和興趣,深入細致地考究了許多文學關系和文學事實,推進了現代文學的考證學研究。”還有陳子善學術為公的好心腸,使用他發現的材料,大多數時不需要提到他的名字,在學術上也沒有派別門戶之鑒,這種寬闊的胸襟贏得了許多人的好感和尊敬。
在學人們看來,陳子善不僅是學者,更是一位杰出的圖書收藏家。山東師范大學教授魏建介紹,陳子善的圖書收藏主要圍繞現代文學,他把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的歷史碎片一塊塊撿拾起來,再鑲嵌到應有的位置上,全國共有4000余家公立圖書館,在專業領域沒有幾家能比肩陳子善的收藏。“如果現代文學也有一個故宮,文物收藏家里面一定有陳子善,他不僅是把碎片修復成一個個文本,更是幫我們盡可能地還原中國現代文學的原樣。”
愛書、愛貓、愛玩的性情中人
打開陳子善的朋友圈、微博,除了許多粉絲慕名留言,還能看見各種憨態可掬的貓咪照片。陳子善以“愛貓”著稱,和陳子善聊貓,可以聊很久,說到現代文學史上愛貓的作家,他更如數家珍,甚至專門收集整理現當代作家寫貓的作品,編輯出版了一本《貓啊,貓》的書。
除了愛書、愛貓,陳子善不拘泥于學術的冷板凳、象牙塔的性格,也讓他周遭的同事和友人們印象深刻。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王曉明回憶,1979年初秋,他和另外五位同學一起攻讀中文系的現代文學碩士學位,結識了青年教師陳子善。當時這位瘦瘦高高的老師一臉謙和,總是和學生混在一起,完全不像一個老師。學生們很快把他當成和自己一樣,開口閉口“子善”,一直到今天還是這樣“沒大沒小”。這樣的親切隨和,在如今的校園環境更顯得彌足珍貴。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商金林追憶起一件小事:陳子善曾來北京大學看望自己,看到書架上有郁達夫文集,冊數不全。之后,陳子善主動買了缺失的第二冊給他送過來,令他十分感動。“我們搞文學,首先得有朋友,他待人真誠,非常夠朋友,這些友誼都是用真心換來的。”
“如果魯迅和周作人都在陳老師的朋友圈里面,他們倆可能不會鬧翻,魯迅和張愛玲或許還能坐在一起喝咖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作家毛尖笑稱。“對于學生來說,陳老師的好是如此的無聲無息,他自己從來不刻意顯擺。在他身上有完全的真實性,全然的無我,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顯得如此的珍貴。”
“高校對于一個人的認識,大致上還是三分法:為學、為事和為人。為學,子善是現當代史料學這個領域中難以逾越的高峰;為事,他長期負責華師大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學科建設,但我最想贊美的還是子善的為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朱國華表示。“如果我說陳子善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如沐春風的人,一個對別人平等和尊重的人。這些說法都是對的,但不是最根本的東西。最根本的東西,正如大家已經提到的,子善首先是一個好玩的人,一個未必擺脫低級趣味,但肯定擁有高級趣味的人;一個興致勃勃的人,一個充滿好奇心和玩賞心情的人;一個永不言敗但是不會顯示悲壯姿態的人,永遠凌駕于所有的失敗之上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性情中人的一個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