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30日12:1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徐翌晟 點擊: 次
2018書展期間,上海市作家協會將推出由11位上海青年文藝評論家作品組成的《述而評文叢》,這幾天,這些平日里“不修邊幅”也不怎么以“顏值”示人的青年評論人在思南書局四樓“拍大片”——職業攝影師、化妝師、燈光助理齊齊上陣,為他們打造新時代的形象。
一整天的拍攝,從早上七時半一直延續到晚上七時,一整天忙活下來,攝影師艾斯一共為十位青年評論家拍攝了肖像照,為了拍出符合評論家身份、職業特點,又有上海城市感的照片,艾斯做了不少功課。項靜、黃德海、李偉長、張定浩……燈光和鏡頭的共同作用,使他們表現出了與其文字風格不盡相同的一面——或氣閑神定,或優雅自如,或輕松暢快,同時他們也通過影像展現了各自不同的精神面貌。
為青年評論家“拍大片”的情景并不多見,但是確有現實需求。據“拍大片”發起人李偉長介紹,每次為青年評論家做活動預告時總會發現,其中許多人找不到合適的圖片,“大多數是旅游照、會議照或自拍照,不能很好地展現個人的風格和氣質。所以,才有了這個設想。”李偉長說,現在正逢新媒體圖像時代,精致的個人圖片,肖像照、半身像和全身照,對于展現評論家的氣質和形象很有好處。其實,作家和評論家不都是日常不修邊幅的人,這次為他們“拍打大片”,也是作協推廣青年作家、評論家的一種嘗試。
“上海這批年輕的評論家都已具備了自己的寫作樣貌,在一起又顯示出很強的活力,作協提議世紀文景出版的《述而評文叢》就是一次集中展示。”同為叢書組稿者的黃德海告訴記者。該叢書由11位評論家分別選編代表自身水準的文章集納而成,這些文章雖然曾在各種報刊、專著上發表過,但將其整體重新呈現,必能產生不同尋常的組合效應。
近年來,上海堅持發揚重文學批評的傳統,在發揮老評論家作用的同時,也十分重視青年評論家的培養,“追溯上海文學事業發展的歷史軌跡,可以說,繁榮的文學評論是上海文學版圖上一道特別的風景,活躍的評論家是上海集聚起來的高能級文學精英,一代代的堅守和傳承是上海文學評論生生不息的泉源。”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說。他們不僅在上海,也在中國,甚至在國際文學交流的舞臺上,代表中國、上海與世界文學展開近距離的對話。他們與前輩評論家一起,為上海文學創作的創新、創造和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也預示著上海文學評論發展的美好前景和未來。
據悉,上海市作協對于青年評論家還有全方位的推廣計劃,另有一套個人專門的視頻也正在拍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