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16:49 來源:思南讀書會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次
從左至右為項靜、李云雷、羅崗、李宏偉
5月19日下午,第244期思南讀書會邀請到了青年批評家李云雷和項靜,他們帶來了各自的小說《再見,牛魔王》與《集散地》,深入探討了作為批評家的小說創作、以及當今小說的邊界與可能等話題。參與的嘉賓還有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羅崗,以及小說家、編輯李宏偉。
以批評家的身份進入小說
李宏偉介紹道,作為批評家以評論他人的小說為職業,閱讀過大量小說作品,所以自己在小說創作也會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李云雷作為批評家立場明確,文字充滿力道,但是在小說創作卻溫潤,令人舒適;項靜則文風成熟,涉獵廣闊。
李宏偉
羅崗認為,當代文學批評非常耗費人的精力,而做文學批評的同時創作小說,兩者之間切換寫作狀態,更是不容易的事情。他談到自己的閱讀感覺,兩位評論家的小說與批評之間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他們在用不同的方式處理自己的經驗。
李云雷提出,他之所以創作,一是因為批評的方式不足以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再是對于當前文學創作不太滿意,他認為同時代的作家所創作的不是自己想要表達的這個時代。如今時代發展迅速,他認為,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將當下的自己和過去那個時代的自己聯系到一起。
李云雷
項靜則認為,作為批評家讓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閱讀他人的作品也喚起了自己過去關于寫作的記憶。她不滿的地方在于寫作技巧,以及當今很多作品都有劇烈的情節沖突,如果沒有標簽,一個作家很難被討論,而她在努力淡化這些。
項靜
媒體刺激下的反沖突設計
李云雷與項靜兩位批評家的小說都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反情節、反沖突、反高潮。羅崗認為,極端的方式會構建出新的對立,但這種對立不一定是好的。過去我們的感官敏銳,沒有受太多刺激,而如今各種媒體媒介的刺激下,使得感官變得遲鈍,人們則追求強烈刺激的作品。如今,寫作學會控制是非常困難的。
羅崗
李云雷認為當前文學小說里戲劇性過多,大家都在追求好故事,但是缺少和生活的聯系。同時他作為評論家,容易主題先行。為了避免,他選擇更加貼近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寫作。而如果創作長篇小說,他會嘗試用不同的處理方式。
項靜則認為,矛盾沖突本身不太可信,因為生活中的大多數矛盾都是可以隨著時間化解的。電視劇中的劇烈沖突會把這些矛盾放大,所以在自己創作時刻意將其淡化,這樣才能讓自己描寫出更貼近真實的概念。而更長的小說可能需要語言來推進。
現場讀者
重新拓寬文學的邊界
無論是作為批評家還是小說家,都是以文字為業。羅崗提出,進入視覺時代,文學也受了很大影響,寫實性和描寫的細膩性不斷降低。同時,創意寫作也培養出了一批作家,他們可以精確地駕馭文字。影像和文字的矛盾,文字和把握現實能力的矛盾,都是當代文學面臨的問題。
讀者提問
李云雷則認為,自己創作時面臨的是一個正在消失并即將完全消失的生活現象。當今中國變化太快,農村的城鎮化尤為快速,很多細節如果自己不記錄下來可能就消失了。而文學正是適合的記錄形式,以便讓下一代記住曾經有過這樣的時代。
嘉賓們為讀者簽名
項靜表示,見證者的文學非常重要。而小說技術的提高和表現生活能力的提高可能是背道而馳的,所看到的生活和文學無法匹配。有很多曾經在過去小說中存在的感情變成了技術化的過程后,力量必然消失。我們對文學的理解越來越小,而她希望作為批評家的小說進入后,可以拓寬對小說的理解,打破窄化的小說。
嘉賓在思南書局并留下簽名本
思南讀書會NO.244
現場:李偉長
撰稿:楊海誠
攝影:遲 惠
編輯:黃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