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30日19:41 來源:文匯報 作者:許旸 點擊: 999 次
這里有“貼地深耕”的時代鏡像:《大江東去》力呈改革開放40年的波瀾畫卷,《復興之路》勾勒國企改革的任重道遠;這里有“向上向善”的精神維度:《家園》書寫大國情懷下的抉擇和堅守,《間客》仰望星空的豪情壯志讓讀者熱血沸騰……
鍵盤生風云,網文恰青春。隨著大批優秀網文小說的涌現,中國當代文學迎來風華正茂的黃金期。
日漸規范的網絡文學不僅變革了書寫和閱讀方式,也打動并影響了一代代讀者受眾,交織形成巨大蓬勃的文化市場。3月29日在上海作協舉辦的“中國網絡文學20年發展研討會”上,20部優秀網文經遴選脫穎而出。不少評審專家直言,作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現象,中國網絡文學亟需業內系統梳理探討。這次推優既是回顧,也寄托著對未來發展的無限期許。
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國內45家重點網絡文學網站原創作品總量高達1646.7萬種,其中簽約作品超132萬種,年新增原創作品233.6萬種,年新增簽約作品約22萬種。隨著移動互聯發展,讀者規模日益壯大,當前我國網絡文學用戶達3.78億,已占網民總量的近49%。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甄嬛傳》《瑯琊榜》《七月與安生》等影視劇影響廣泛。
契合新時代召喚,彰顯網絡文學責任擔當
“記錄并創造新時代,網絡文學界不能缺席。敏銳感知新風貌新氣象,需要網文寫作者脫離‘宅男宅女’的枯坐狀態,近距離觀察百舸爭流的社會場景,俯下身聆聽中華民族砥礪前行、鏗鏘有力的足音。”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說,海量網絡文學存在參差不齊現狀,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手法來反映生活及歷史,是當代網絡作家必須攻克的一個文學高地。
“中國網絡文學20年20部優秀作品”活動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閱文集團聯合主辦。縱覽入榜作品,不少網絡小說契合新時代召喚,聚焦現實題材,彰顯了網絡文學的責任擔當。比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大江東去》,作家阿耐以改革開放為大背景,講述宋云輝、雷東寶、楊巡等先行者們在歷史轉型時期不斷探索的故事,挖掘出改革開放壯闊進程中具有核心驅動力的時代基因。
另一部網文《復興之路》,以上世紀50年代初建立的紅星機械廠為縮影,折射出國有企業萌芽、壯大、蛻變的斑斕圖譜,小說串起技術力量轉化、資產重組等現實場景,塑造了一批能做事、辦實事的國企干部形象。作品所投射的不畏困苦、迎難而上的精神,體現了積極向上的奮斗者面貌,極具正能量感召力。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平說,網文作者結合自身職場經歷、研究方向,書寫熟悉的生活,作品格外真切動人,這種純熟的行業敘事能力提升了類型文學的精品化沉淀,當更多從業者、愛好者貢獻自身知識和經驗時,網絡文學將迎來多元題材繁榮。
網絡文學的自我豐富與蛻變,讓中國當代文學迸發出強勁生命力
梳理20部作品,不乏近年來的流量影視劇原著,比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步步驚心》《鬼吹燈》《斗破蒼穹》《全職高手》《誅仙》等,絕大多數作品已售出影視版權或正在拍攝;還有拿下茅盾文學獎的金宇澄《繁花》被改編成話劇,反響熱烈。網絡文學的現代性、豐富性、大眾性、泛娛樂性,凸現出巨大的潛在價值和轉化力。
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歐陽友權看來,網絡文學以浩瀚作品體量,整體改變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格局,拓展培育文化市場,釋放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陳崎嶸也發現,網絡小說屬性不止是玄幻“架空”,一批弘揚正能量、書寫新時代精神的優質網文,體現了網絡文學界的自我豐富與蛻變,助力文創產業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就像“蓄滿高水位的水庫開啟了巨型泄洪閘”——文化想象力、文學創造力,如火山般噴涌而出,形成氣勢磅礴的網絡文學巨流,呈現出繽紛圖景。
眼下,許多網絡文學小說“揚帆出海”。閱文集團總經理、起點中文網總編輯楊晨說,最初中國網文被自發翻譯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當地讀者每天翻譯追更;近兩年,北美地區興起了一些個人網站眾籌組織譯者翻譯;如今網絡文學走出去日趨系統,去年推出的“起點國際”上線作品超百部,累計訪問用戶超400萬,掀起強勁的“中國網文風”,一些東方文化“術語”也成了熱門討論話題,今年還將有數百部網文陸續翻譯上線,并從較為單一的英語擴至法、西、德等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