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6日14:02 來源:組織人事室 作者:組織人事室 點擊: 次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為貫徹習總書記“學懂弄通做實”要求,幫助作協廣大干部職工理解十九大報告有關表述,“人文巨鹿,月月講壇”第11期講座特邀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強先生為大家作“中國當前經濟形勢與財政金融政策”專題解讀。
沒有PPT,只有滿滿兩白板的數字和折線圖,朱教授以五年來對中國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如何由“穩中求進”到“穩中向好”這兩個概念入手進行講解。通過數張以時間為橫軸,中美GDP、利率為縱軸的折線圖示和歷史數據作對比,分析經濟發展趨勢成因,解析關鍵時點上對應的經濟政策及政策實施后對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接著,他從經濟學的視角,深刻揭示經濟發展變化趨勢對國家、對社會民生、對個人產生的一系列即期和深遠影響,繼而總結出每個個體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緊緊相連,個體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發展,國家的發展需要每一個個體發展產生的合力,只有國家的總體發展向好,個體才能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穩步邁進。十九大報告為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而又振奮人心的未來圖景,如何使這張藍圖順利變成現實,責任就沉甸甸地落在包括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肩上。
在講座中,作為一名長期研究經濟金融學的教授,朱強疾呼,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熟悉經濟知識,了解經濟發展趨勢,不應只是經濟學家、政府決策層的事,廣大干部包括文藝工作者也需要多多了解,特別是能夠讀懂社會各種現象背后深層次的經濟成因,增強向群眾解釋說服的能力,創作出接地氣有深度的藝術作品。同時,作為一個老百姓,他也希望各種傳媒在文化傳播中能夠注意正確的價值導向,不要一切向錢看,單純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放棄社會責任,應該凝聚正能量,起到引導、教育、激發人們干事創業的熱情,鼓勵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為國家的發展為美好生活愿景的實現而奮發有為。
講座結束時,會場所有人對朱強教授的精彩講座報以熱烈的掌聲,對他的拳拳赤子之心表示由衷的欽佩。最后,朱教授還認真解答了部分聽眾的提問。
作協機關干部職工及部分作家、編輯分享聆聽了此次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