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14:50 來源:未知 作者:木東 點擊: 次
上海著名作家錢佐揚新近推出“新現實主義懸疑小說系列”的又一力作——《曇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一經上市,反響熱烈,廣受好評。近日,作家錢佐揚在其工作室接受了本文記者專訪,重溫自己的成長之路和創作歷程。
詩詞浸染,博古通今,文化底蘊深厚
錢佐揚生長在軍隊醫學世家,其父錢光相生前是二軍大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副院長、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母親葉紹珍是著名的內分泌學專家、曾任全軍內分泌專業組副組長。雖是醫學世家,其父亦喜好文學藝術,常常在軍隊的一些文藝匯演上登臺表演二胡演奏,還在全院大合唱上做過指揮。其母喜愛文學,看過許多文學名著,并時有用其中的一些故事來教育幼年的錢佐揚。他深受父母影響和家庭熏陶,從小便嗜好讀書,尤其是對古典詩詞更是研讀不倦,造詣頗深。《詩經》、《楚辭》、《左傳》《史記》等古代文獻類著作更是成為其案頭書。里面的珍言典故他更是信手拈來,為其后來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因素也為其后來作品的耐讀品格做了一定的詮釋。
繁華世界,閱歷豐富,開辟不竭創作源泉
錢佐揚曾就讀于解放軍通信學院與上海戲劇學院。他的經歷廣泛,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記者、攝像師,人保公司查勘,還出演過電視廣告。他曾任空軍上海南鷹飯店副總經理,上海市委機關下屬宛平賓館行政負責人。尤其是其在賓館工作的那些年,他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事,他說,在那里,有時,一個市委書記會朝你迎面走來,一個人氣明星就會與你擦肩而過。賓館正像是一個萬花筒,呈現出五彩斑斕的社會總貌。其小說《曇花》的創作,有一部分即來源于其賓館的工作經歷,原來小說的名字叫《市政府女發言人》,后更名為《曇花》。這些豐富的閱歷令錢佐揚小說中的人物更加立體飽滿,故事充滿沖突和懸念,讀來引人入勝。
游走“正負世間”,體現社會復雜與人性多面
作家錢佐揚在談及小說《曇花》的創作時,稱其不想設立正面人物這一概念。他解釋,生活中真實的人其實是正反兼有,好壞存一的。文學是作家靈魂的避難所,一個人可以規范他的靈魂應該向善,但作家的作品不能規定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全是好人,全是善人。那是違背社會常識、生活邏輯的。
因此其創作理念秉持“沒有完全的正面和負面之說”,小說結構復雜,懸念線多條,體現對社會的、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在具體解構的時候也更是耐人尋味。各色男女、墮落得不堪入目的社會環境,以姿色與肉體換取上等生活和上升機會……在《曇花》這部作品中,作家沒有想要圓什么謊、涂什么粉、迎合什么高調,而是充滿憂心與憤懣,顯示了對社會對良心負起責任的寫作態度。書中案件的一個破案者有幾句概括性的話——“今天來的每個人的表情和他們的表演的背后,都有一個個不同的劇本。人們按照劇本要求,粉墨登場了。”恰恰體現了作者的態度與責任感,及其小說中多元化社會的塑造以及人物去單一化的設置。
游走于“正”與“負”的大千世界,錢佐揚正以一個有責任的態度開創新現實主義懸疑小說創作的廣闊空間。
《曇花》:新現實主義懸疑小說力作
“不看到末尾,不知道結局。”《曇花》立足于現實的敘述,但又不同于以往現實主義作品,這部作品充滿了懸疑,以及各種與現實產生對照的材料。它以季慧之死為引子,展示大千世界的眾生相,表現的生活內容新鮮而尖銳。小說也觸及到人性中諸多幽暗面。《曇花》又是一部都市小說,它節奏明快,向讀者推出令人眼花繚亂的生活場景,展現出都市生活的復雜性。
著名文學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稱自己是一口氣看完《曇花》這部小說的,并評論到:作者下手很“毒”,以前很少看到有人采取這樣的寫法。除了扣人心弦,小說內容豐厚,他稱《曇花》是“一幅當代都會生活的清明上河圖”,表現的生活內容新鮮而尖銳,此外也觸及到人性中諸多幽暗面。
據錢佐揚介紹,《曇花》僅是他“新現實主義懸疑小說系列的第三部”另外二部分別是《蛻變》、《蛇影行動》。這些小說與人們貫常理解的懸疑作品比起來都更有社會寓意性與警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