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2日13:29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徐明徽 點擊: 次
火熱的文學之夏,由《收獲》文學雜志和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7《收獲》文學排行榜上半年榜于7月31日在上海揭曉。
這份排行榜分為短篇小說榜、中篇小說榜、長篇小說榜和(長篇)非虛構作品榜,蘇童的短篇小說《瑪多娜生意》、王安憶的中篇小說《向西向西向南》、石一楓的長篇小說《心靈外史》和周曉楓的非虛構作品《離歌》分列上述四個組別的榜首。
"這次榜單的初選、復選和投票歷經近兩個月,評委不僅有程德培、謝有順、宗仁發、王春林、張莉、黃德海、項靜、張定浩、金理等文學評論家,有穆濤、吳玄、顧建平等知名文學編輯家,還特別邀請到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蘇煒加盟并擔任了中短篇小說組的評委會主任,"《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在榜單揭曉發布會上介紹,評委選擇上特意兼顧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選。
蘇童
對于蘇童的《瑪多娜生意》,擔任排行榜中篇小說組、短篇小說組評委會主任的蘇煒評價其是世相浮世繪。"在眾多現實題材的中、短篇作品中,這篇作品的筆墨顯得更流利、寫出世俗的某種華麗。"
王安憶
蘇煒認為王安憶的《向西向西向南》保持了她一貫的綿密、細碎敘述風格,筆墨純熟。最難得的是這部作品題材的當下性。
石一楓
石一楓以作品《心靈外史》摘奪了排行榜上半年長篇小說榜的桂冠。該組作品評委會主任、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春林認為:“石一楓以如此一部具有心靈沖擊力的優秀長篇小說關注、思考并表現了國人的精神信仰問題。”
周曉楓
周曉楓憑借《離歌》斬獲了排行榜上半年非虛構作品的榜首,王春林表示,能夠把一篇悼亡文字寫出如此一種深刻的思想深度來,是周曉楓《離歌》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作者以犀利的筆觸對一位現代知識分子足稱復雜的精神世界作深入的剖析,差不多條分縷析到了體無完膚的地步。讀來既催人淚下又發人深省。”
據介紹,此次進入排行榜候選名單的長篇小說有十篇(公開發表于正式文學期刊或由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在2017年1月~6月間,下同)、非虛構長篇作品十一部、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各十五部。
程永新笑言,《收獲》對文學作品的熱愛和要求堪稱極致,“從7月下旬陸續發來的打分表看,評委們將不少作品的分數尾數精確到了五分甚至一分,仔細研讀和反復斟酌,可見大家對候選作品的品質多么較真。”
如今各種文學排行榜不在少數,《收獲》文學排行榜創辦于2016年底,作為《收獲》文學雜志創刊60年以來首次主辦的文學榜單評選活動,以其文學性、經典性和獨立性,甫一問世便獲得較大社會影響和學術關注。與長江文藝出版社聯袂推出的《2016收獲文學排行榜作品選》短篇卷與中篇卷上市后也獲得大量讀者歡迎。
為了提升文學影響力,《收獲》對排行榜也做了一些調整。一是在評選周期上,將文學榜的評選分為上半年與下半年兩個周期;二是在原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三個組別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非虛構作品組。
"改變評選周期是為了更加從容和細致地閱讀作品、甄選作品,使得年底的總榜單更加公正、客觀、權威。如無意外,入選上半年榜的作品將直接進入年終榜,但必須與下半年榜的作品匯總后,經重新投票,以決定每部作品在年終榜上的排位。增加非虛構作品組,則是為了可以以更寬闊的文學理解來包涵和捕捉時代精品。"
揭榜后,《收獲》雜志還正式對外宣布,啟動作品轉載代理業務。
程永新介紹,《收獲》最近公布了最新的《投稿須知》和《轉載須知》,“如果作者向我們投稿,那么就需要授權給《收獲》作品轉載及報酬支付事宜與他方協商,授權期限為壹年,在授權期限內,不應自行、也不應授權第三方,與他方就作品轉載及報酬支付事宜進行協商。其他第三方想要轉載《收獲》上發表的作品,需要獲得《收獲》的書面許可,”程永新解釋,設置新的投稿、轉載須知,是為了維護文學原創和作者權益。
"還有一些細節要求,我們都發布在了這兩項須知上。過往由于對原創作品保護的范圍不夠細致,出現了許多版權問題,對作者的作者的傷害很大,現在必須要規范起來。我想在中國文學市場上,《收獲》對作者的保護與熱愛是毋庸置疑的,既然開了這個頭,我們有信心在國人心中慢慢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程永新表示,未來《收獲》雜志還將通過影視改編、有聲開發等手段盡力開發文學作品的衍生價值。
附:2017收獲文學排行榜上半年榜單
短篇小說榜前五名
1.蘇童《瑪多娜生意》(《作家》2017.1)
2.艾瑪《白耳夜鷺》(《收獲》2017.2)
3.萬瑪才旦 《氣球》(《花城》2017.1)
4.張楚《人人都有一口漂亮的牙齒》(《江南》2017.3)
5.周嘉寧《去崇明島上看一看》(《上海文學》2017.3)
中篇小說榜前五名
1.王安憶《向西向西向南》(《鐘山》2017.1)
2.張悅然《大喬小喬》(《收獲》2017.2)
3.胡遷《大裂》(《西湖》2017.6)
4.方方《花滿月》(《北京文學》2017.1)
5.須一瓜《有人來了》(《上海文學》2017.1)
長篇小說榜前五名
1. 石一楓《心靈外史》(《收獲》2017.3)
2. 哲貴《猛虎圖》(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1)
3. 嚴歌苓《芳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4)
4. 陳永和《光祿坊三號》(《收獲》長篇專號2017春卷)
5. 張翎《勞燕》(《收獲》2017.2)
5.(并列)范穩《重慶之眼》(《人民文學》2017.3)
非虛構作品榜前五名
1.周曉楓《離歌》(《十月》2017.2)
2.金宇澄《回望》(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
3 袁凌《青苔不會消失》(中信出版社 2017.4)
4 黃燈《大地上的親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臺海出版社2017.3)
5 寧肯《中關村筆記》(《十月·長篇小說》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