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wka2m"><center id="wka2m"></center></samp>
  • 
    
    <ul id="wka2m"><center id="wka2m"></center></ul>
  • <dfn id="wka2m"><center id="wka2m"></center></dfn>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中國科幻文學 “走出去”

    2017年07月05日09:39 來源:思南讀書會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從左至右為王侃瑜、江曉原、寶樹、潘海天

    6月24日下午,第188期思南讀書會“跨越文化與邊疆暨《未來鏡像》的分享會”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江曉原,科幻作家寶樹,竺燦文化聯合創始人、科幻作家潘海天暢談科幻文學在知識邊界、文化邊界以及國家邊界上的跨越,與主持人王侃瑜共同走進科幻的文學世界。

    文化壁壘:疏離感中的文化啟發

    2015年,劉慈欣《三體》獲得素有“科幻文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2016年,郝景芳《北京折疊》又再次摘得“雨果獎”,中國科幻作品在以強勢的姿態與世界科幻接軌。除此,主持王侃瑜介紹,2015年開始,微像文化聯合全球科幻月刊《克拉克世界》做了中國科幻專欄,《未來鏡像》一書收錄了九位中國科幻作家發表過的部分專欄作品,其中包括劉慈欣、郝景芳、張冉、夏笳、阿缺等九位作家,由雨果獎得主、《三體》譯者劉宇昆領銜翻譯,這是中外科幻合作的一個里程碑。

    在當今中國科幻文學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如何跨越層層文化壁壘?江曉原提出,隨著譯介作品的日益推行,由語言帶來的文化交流障礙也在減退。“語言是最重要的障礙,這個障礙一旦越過以后,后面的事情就比較好辦。”隨之而來的文化隔閡,實則可以在后期的主觀能動性上進行積累。江曉原表示,“有時候外國人寫的東西對中國人非常有啟發,比如說《克拉克世界》太空漫游后面幾部里有很多中國元素,連錢學森都被直接寫進了小說。”

    江曉原

    寶樹認為這里所說的壁壘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一個是顯性的文化,一個則是隱匿于文化背后的文明:“表面上看會明白,但是隱藏的文化精神、價值取向等,要深入文化精髓才能理解。”

    潘海天則從動態過程來解讀文化壁壘的形成,這種壁壘的形態要一分為二,一個是走出去,一個是引進來。他談到,“老外往往忽略了中國現當代的精神追求和思考,這也是一種壁壘。”在這當中存在著一種陌生化的認知疏離,潘海天提到《外國人看鼓浪嶼》一書,當時生活在鼓浪嶼的很多老外寫他們在中國生存的狀態,這個角度在我們看來是非常新穎、有趣的,這種文化壁壘反而是突破思維慣性和既定視角的優勢所在。

    潘海天

    人和自然的對話——跨越疆域的共鳴

    從跨越文化到跨越疆域,寶樹將傳統文學與科幻文學進行對比,談到了科幻文學的特質,“莫言寫中國問題,外國文學愛好者喜讀莫言,喜歡的其實是被描述的中國,一個也許和他沒有任何關系的國度。而《三體》,在讀的時候卻有很強的代入感,涉及很多外星人入侵、高科技危害,甚至社會女性化等未來議題,所以奧巴馬看《三體》可能想到美國社會當代現實的問題,而看莫言,是作為一個文化上比較遠的欣賞。”如果說傳統文學打造的是一個“彼岸的世界”,那么科幻文學則是一個“預測的現實”,戲謔或狂歡的外套包裹著的其實是關于生命和命運的嚴肅話題。

    寶樹

    潘海天談到,“科幻小說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在于寫的故事通常發生在比較新的世界里,作者在寫的時候已經很注意讓讀者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逐漸的認識,在小說里慢慢把這個世界展現出來。”科幻小說自帶“注釋”的特點可以使讀者更好地進入文本,而使命感則更加讓科幻文學引人入勝。“科幻作家寫這些故事,塑造人物的時候通常不是關注個人的命運或者思考,可能是代表某個群體、甚至某個國家,把一個國家作為一個人物來進行整體描述。”潘海天說。所以,科幻小說天然帶有一種跨越國別的狀態,達到“共鳴”的高度。

    江曉原將格局置入“地球村”的大環境,他提到科幻文學中常做的一個假設“如果我們的身邊有一批人,他們跟我們人種不一樣,他們有超能力,甚至長相也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人類愿不愿意跟這樣的物種分享這個地球?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故事從這里展開,很快就進入哲學層面,這比我們現在講的主題還要大,跨越得更遠。”

    現場讀者

    科幻:彌合科學與人文?

    王侃瑜提到科學和人文的不同維度和性質:“1959年C?P?斯諾做過一個講座,論點是整個西方社會知識分子的生活被名義上分成兩種文化,科學和人文,而這對解決世界上的問題是重大的障礙。”今天的科幻文學將空靈的想象與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中國式科幻文學一方面強調對科學的信心,而另一方面又兼有人文關懷,注重展現科學的美感,可以說處于中間的位置。

    王侃瑜

    江曉原進一步補充,在今天來看,斯諾的論點已經產生了大相徑庭的變化:“他當時的意思是說,科學這種文化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人文那幫人掌握的權威太大,話語權太大,他們傲慢,拒絕理解科學家。到了今天,情形已經反過來,今天科學家變得傲慢,拒絕理解人文。”在科學和人文的對壘中始終存在著“傲慢與偏見”,“不屑”比“不會”更阻礙了各個學科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處于科學與人文之間的尷尬位置,科幻能否起到彌合的作用?寶樹以一個巧妙的比喻進行了回答:“科幻位于科學和人文之間,就像西域位于中國和西方的中間位置。西域可能受到中國、印度或者羅馬文化的影響,而科幻并不是有一個偏向,我們要幫科學普及人文或者助力人文引導科學。科幻本身容納很多類型,不需要為科幻找一個確定的立場,就是在中間的平臺,這些東西相互作用本身會產生更有趣的東西,這個是它的意義所在。”

    讀者提問

    潘海天表示在自己的作品里并沒有贊成某個學科,也不會故意彰顯某一個學科。他認為,科幻文學的問題意識在于人的異化,科技導致人異化,人一旦異化,就不是普通人之間的相處問題。科幻小說的“科”是指“科技”而非“科學”,“科學只有對錯,沒有更多別的因素,一個公式,要么成立,要么不成立,而科技是利用這個公式造了一個可以應用的東西,科技里一定有人為因素,造成原子彈的時候,原子彈里就會有道德問題。”他強調科幻小說更關注的是后者,“科幻小說天然的是會有很多的哲學思維在里面,雖然起步從科學公式開始,但是最終歸納到人的哲學方面。”

    最后,王侃瑜表示,更多中國科幻作品的主動輸出,讓外國看到中國科幻文學的身影,聽到它的聲音。她表示《未來鏡像》會一直繼續做下去,為中國的科幻文學留一方耕耘的土地。

    嘉賓們為讀者簽名

    思南讀書會NO.188

    現場:陳    思

    撰稿:巫小妤

    改稿:陳    思

    攝影:隋    文

           杜湘濤

    編輯:黃詩雨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21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波多野结衣电影thepemo|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影音先锋男人天堂|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在公交车上被站着被c|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txt下载| 午夜性福利视频| 激情欧美人xxxxx|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99热99在线| 天天操天天干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网站导航|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2人人tv|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 成年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真实国产乱子伦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国产东北老头老太露脸|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色聚网久久综合|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久99久精品免费视频热77| 无上神帝天天影院|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欧美ol丝袜高跟秘书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