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7日10:51 來源:組織人事室 作者:組織人事室 點擊: 次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上海市黨的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 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著力補短板、強管理、促公平、提質量,讓人們安居樂業。”為使作協機關黨員干部更好地理解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6月1日,作協特邀市委講師團成員、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施凱在市作協大廳作題為“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專題講座。
講座一開始,施凱就指出,我們現在正面臨社會轉型期:社會結構分化產生利益訴求多元化,繼而導致利益代表多元化;與此同時,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刺激政策消化等經濟環境的變化增加了社會風險,個人政治參與熱情缺乏正確引導,社會建設跟不上社會自組織的速度;另外,還存在著基層黨組織功能弱化、行政組織公信力下降、社會工作跟上不及時、行政管理能力退化“八頂大蓋帽管不住一頂破草帽”等情況。隨后,施凱對癥下藥,提出要從源頭治理,注意前后關系、標本關系、疏獨關系;要系統治理,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體制內外改革同步設計;要多維視角、多種手段、多管齊下進行綜合治理;還要運用法治思維堅持法治導向維護法治環境進行依法治理。最后,施凱強調還要關注觀念上的轉變,處理好三個關系:公權與私權的關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民主與民生的關系以及德治與法治的關系。他認為,戰略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并存是十三五發展的主要特點,大大增加了經濟、社會、政治風險防范的難度。習總書記提出,要防止經濟風險變成社會風險,社會風險變成政治風險。這就需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提高廣大黨政領導防范和有效處置各類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講座最后,作協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馬文運代表大家對施凱主任的精彩講座表示衷心的感謝,使我們了解了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諸多困境,認識到社會創新治理的重要意義,為我們更好地學習貫徹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提供了有益的指導。接下來,作協將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制度化常態化工作,繼續深化學習領會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推進上海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做出積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