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16:50 來源:思南讀書會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次
左一黃昱寧,左三起托馬斯·基尼利、馮濤、小白
5月18日下午,《辛德勒名單》的作者托馬斯·基尼利來到了思南讀書會,和他一起對談的嘉賓有《辛德勒名單》的譯者馮濤、作家小白,主持人是作家黃昱寧。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基尼利因《辛德勒名單》而獲此殊榮。他認為,正是歷史中的那些死亡“成就”了這部小說。他創作的初衷是把辛德勒的經歷真實地呈現出來,于是選擇了紀實小說這一題材。在寫作過程中,基尼利經歷過一次非常嚴重的精神危機,無法下筆,無法入眠,噩夢纏身。因為那些摧殘人性的經歷,作者通過文字也在親身經歷著,同書中的主人公一同活在這些痛苦的事件當中。
托馬斯·基尼利
但基尼利表示,自己與這個故事有著間接的淵源,它好像處在某一種微光當中,用一種耳語的方式在訴說,這使得他能以有所選擇的方式來對待這個故事的原材料。
“我以一種非常冷靜的筆觸來寫作,避免使用很多的形容詞,強迫大家進入一種風格。這種強迫來自于辛德勒囚犯、猶太人文化保留委員會以及辛德勒太太等人的凝視,他們希望我寫出一部和現實非常吻合的作品。在我所有的作品中,《辛德勒名單》是唯一一部我稱之為事實性小說的作品。”
《辛德勒名單》和基尼利的其他歷史小說不一樣,在他創作過程中,內心有一種沖動,以一種帶有距離感的方式做出選擇。這區別于親身經歷過納粹集中營的作家,他們是用自己的心理創傷去寫小說,蘊含著深重的痛苦,就不可能像基尼利這樣,有著非常冷靜的態度。
作為譯者,馮濤也經歷著同樣的痛苦。主人公辛德勒本身就是一個性格豐富,充滿矛盾的人。他的痞性和人性如何交相輝映,如何從一個一心只為盈利的人,成為一個一心要拯救別人的人。還有那一小部分納粹軍官,在那樣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時代,卻在默默地幫助猶太人。這就是人性最復雜,最微妙的地方,也是人物性格最為豐滿和立體的地方。翻譯的過程讓他覺得沉重、壓抑,但同時也讓他備受鼓舞。這也就是人類為什么在經歷了如此多的災難和痛苦,卻依然能夠大步向前的原因。
馮濤
小白則更多從電影和小說的角度進行了比較。他認為《辛德勒名單》值得反復閱讀,它有著很多電影里沒有的東西,如納粹黨衛軍、集中營的士兵,還有德國的工商業主所選擇的“善”的一面。小白認為,對于這種不可言說的恐怖事件,作者用了莊嚴、概括、簡練的方法來分析、評論,于是人性深奧、幽微的一面得以更有力量地表達出來。這也是唯一可用的方法,有托爾斯泰的感覺。相比較而言,電影太傳奇,也太抒情了,那同音樂相關。小白建議大家把電影和小說區分開來,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讀這本小說,會得到更深的觸動。
小白
基尼利也和大家分享了他對電影的評價,有欣賞也有微詞。黑白影片的處理方式,保留了類似紀錄片的風格;導演斯皮爾伯格在電影中較好地呈現了辛德勒頗為矛盾的動機。但是同時,電影中一些感傷的、情感化的處理,省略了許多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電影《辛德勒名單》的黑白畫風帶來的滄桑感讓人記憶猶新。雖然距離《辛德勒名單》出版和電影的上映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年,但正如意大利文藝批評家克羅齊所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今國際局勢仍然面臨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需要面對種種人道主義危機。對此,基尼利表示:“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被重讀,而且帶來新的意義。現在這個時代,好像已經非常接近二戰時期這種人與人互相憎恨的狀態,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不要把這種仇恨延續下去,想想過去,當人類做著對他人不公正的事情,想起過去的罪行要比承認今天的罪行要來得容易一些。我希望歷史不會重蹈覆轍!”
黃昱寧
由于基尼利先生行程在即,時間緊迫,很多讀者沒有能夠在現場得到他的簽名。但大家對這位聲音洪亮,和藹可親的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托馬斯·基尼利也希望讀者不要僅僅關注《辛德勒名單》,他的其他作品涉及各種各樣的主題,也會從女性的角度來寫故事。他喜歡狄更斯,喜歡巴洛克音樂,鐘情于巴赫與莫扎特。讀者們熱切期待著老人的預想能夠實現,明年再次來到中國!
現場讀者
同步直播
現場:王若虛
郭 瀏
撰稿:岑 玥
攝影:杜湘濤
隋 文
編輯:黃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