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4日11:30 來源:澎湃 作者: 葛熔金、薛瑩 點擊: 次
4月23日,是第22個世界讀書日。在2017“博庫·全民閱讀周刊春風圖書勢力榜”的頒獎典禮上,白金圖書獎、年度致敬獎和年度春風獎等8項獎項花落各家。其中,路內憑借《慈悲》獲得全場大獎——白金圖書獎,楊先讓先生因一部四卷本《楊先讓文集》獲得年度致敬獎。而今年新設的年度春風獎,頒給了一本“小閑書”——作家陳丹燕的《捕夢之鄉》。
《春風圖書勢力榜》是國內頗具影響力的閱讀榜單,它是2012年開始由《錢江晚報》聯合全國各大出版社、作家、評論家以及書店掌門人共同打造的。今年,該榜單以“初生New讀”為主題,意為再讀人生中第一本書,回望最初的堅持。如果來不及望向更早的時光,也可以回望過去的2016年,從無數書籍中,去打量歷史與自我的過去,從而再望向更遠的未來。
今年2月起,經過廣大讀者、各大出版社掌門人、評委等的共同推薦,在初選出60本好書的基礎之上,又經過6萬多名讀者的8萬多票投票,以及李敬澤、畢飛宇、梁鴻、熊培云、董強、蔣方舟等核心評審團成員展開多輪評選,最終產生年度白金圖書獎、年度致敬獎、白銀圖書獎(虛構類及非虛構類)、金翻譯家獎、新人獎、年度春風人氣獎以及年度春風獎8大獎項。值得一提的是,該榜單的評委陣容強大,包括李敬澤、畢飛宇、金宇澄、蔣方舟等知名作家。
路內憑借《慈悲》獲得全場大獎——白金圖書獎;葛亮的《北鳶》與陸銘的《大國大城》分別摘得虛構類與非虛構類白銀圖書獎;生于1986年的簡揚以《我的應許之地》獲得金翻譯家獎;年度新人獎為《陌上》的作者付秀瑩;春風人氣獎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G20的杭州故事》;作家陳丹燕的《捕夢之鄉》獲得年度春風獎。楊先讓先生因一部四卷本《楊先讓文集》成為2016年的致敬人物,獲得年度致敬獎。
對于路內的《慈悲》,典禮上給出的頒獎詞是:路內以極簡的筆墨,寫出了一個工廠50年內跌宕起伏的興衰際遇,也隱喻了一個時代遽然而又沉默的轉換。其中的人物,跳躍或潛行,以自尊的姿態成全著自我的“活著”。路內始終注視著這個時代,并再現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中,那些看似纖微實則深重的波瀾。正因如此,《慈悲》一如“慈悲”這個詞的本身,它無形卻足以表達時代、家國、以及有生命的個體的生存觀念。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2016年關于自然、審美、休閑生活類的書籍特別多,無論是國內原創,還是國外譯本,都有大量出版,這類書被叫做“小閑書”。此次頒獎典禮上,為“小閑書”專門設置了年度春風獎。評委畢飛宇對“小閑書”獎項的設置,表達了認可。他也堅定地認為“春風小閑書并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應該像《浮生六記》那樣,唯有內心干凈的作者,才能寫出成為人們精神棲居之所的“小閑書”。
北大法語系主任、評委董強教授表示:“‘小閑書’更傾向于一種‘輕閱讀’,而且具有一定的潮流性。就我個人而言,一下子能想到的是剛出版不久的加拿大作家達尼·拉費里埃德的作品《幾乎消失的偷閑藝術》。”
陳丹燕的《捕夢之鄉》就是這類“小閑書”,它不是單純的游記,而是呈現了陳丹燕別具一格的閱讀與思考方式。書中通過行走與閱讀、虛構與真實、個體與宏大,在捕夢之鄉里交錯。因而,它區別于那些游記,而深埋對異域文化的迷戀,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那些遺落在小說里的蛛絲馬跡,也在現實世界的真實中一一顯露,引人入勝。因此,該書獲得了年度春風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