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1日10:04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繼莫言、韓少功之后,又一位內地作家王安憶入選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美國中部時間9月21日,俄克拉荷馬大學美中關系研究院宣布了這一結果。
紐曼華語文學獎是由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美中關系研究院于2008年設立的獎項,是美國第一個為華語文學設立的獎項,每兩年頒獎一次。不論是資深或是新晉作家,任何在世的堅持用華語寫作的作者都有被推薦的資格,由專家組成的國際評委會通過透明的投票程序提名候選人并遴選出獲獎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是紐曼文學獎的首位得獎者(2009年),韓少功于2011年獲獎,臺灣詩人楊牧和臺灣作家朱天文則分別在2013年和2015年獲獎。
評委會表示,授予王安憶該獎項是因為她多年來一直在寫作上突破自我,每篇文學作品都不重復。
紐曼華語文學獎的五名評審早在今年初選出了五名提名人選。經過三輪投票,決定出最終得獎者。評委會主席格里斯說:“5名候選人都是有著很大成就的作家,但王安憶憑借其非凡的文學功底,在三輪淘汰制投票后最終獲勝。”
王安憶的提名者是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戴錦華在她的提名聲明中寫道:“過去30年,王安憶不斷在寫作中突破自我,每篇作品都試圖在轉變方向從而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她用中文創造了一個現實社會、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
戴錦華選擇長篇小說《紀實與虛構》為王安憶的代表作,并寫道:“這是一部巨制,是創造世界的一種方式。它不僅是文學書寫,也是關于文學的宏達書寫;不僅是一次恢弘磅礴的文學、文體實驗,也是一次理論的操演與驗證:由家到國,由文學的想象到‘想象的共同體’之歷史。
在《紀實與虛構》中,王安憶運用交叉的形式輪番敘述這兩個虛構世界,是一個城市人的自我“交待”和自我“追溯”,被認為是富有她個人自傳色彩的一部作品。作為“自傳性”小說,《紀實與虛構》不僅僅是個人經驗的虛構,同時有對虛構行為的紀實性呈現。
王安憶將獲得一萬美元的獎金,并將受邀于2017年三月初前往俄克拉荷馬大學進行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
王安憶1954年出生于南京,從小在上海長大。跟她母親作家茹志鵑一樣,王安憶矢志文學創作,在1980年代初就蜚聲文壇。多年創作,王安憶在華語文壇已經獲得了一切可以獲得的榮譽。王安憶的代表作品,比如《長恨歌》、《紀實與虛構》、《富萍》、《遍地梟雄》、《啟蒙時代》、《天香》,都是關于上海的歷史敘述。學者王德威把王安憶譽為繼張愛玲之后海派文學的又一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