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10:10 來源:中新社 作者:高紅超 點擊: 次
第十二屆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24日至25日在河北師范大學召開,來自日本、西班牙、意大利以及中國各地的80多位學者齊聚一堂,對巴金的經典作品進行“再解讀”。
巴金是中國一代文學巨匠,留下了諸多經典文學作品。“巴金的作品大家似乎很熟悉,但實際上其作品中還有很多未被完全解讀的地方。”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說,研討會舉辦的意義正在于把研究者的最新成果發布出來,實現思想上的相互碰撞。
當日與會者除了學者,還有多位海外忠實的“巴金迷”。早在18歲時,戈雅就開始讀翻譯成意大利語的《家》,“作為一個意大利讀者,我完全被書中的故事感動了”,正在中國攻讀博士學位的戈雅說,雖然她不是出生在一個古老的傳統的中國家庭,但她完全能讀懂巴金的思想和感情。
日本大學文理學部教授山口守曾于1979年到中國留學,從那時開始研究巴金的作品。山口守說,巴金的作品流露著國際主義思想,在國外有很多研究者研究巴金,其作品早已超越了國界。
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的歐拉利亞正在著手翻譯巴金的《秋》,此前她已經翻譯過巴金的《家》《寒夜》《春》,其中《家》被她翻譯成了西班牙語和加泰羅尼亞語。歐拉利亞說,巴金是中國最偉大的現代作家之一,巴金2005年去世時,西班牙的報紙報道了這一令人傷心的消息,并介紹了他的生平和著作。正因為這個契機,她決定翻譯《家》。
“《家》的加泰羅尼亞語譯本在書店一露面就大獲成功”,歐拉利亞說,廣大讀者在接受這部作品時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激動正是她決心繼續在西班牙翻譯和推廣巴金其它作品的重要原因。
然而,與海外“巴金迷”們的追捧相比,巴金的作品卻離中國的年輕讀者越來越遠。“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是一種必然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存光說,與時下流行的網絡小說相比,純文學確實被邊緣化了。
“巴金面臨著重新走回大眾的問題”,李存光認為,巴金一生提倡自由、善良和真實,寫真感情、講真話,他對理想、獨立思考的堅持在當今時代仍有巨大價值,在新媒體時代,新的文化狀況需要“重讀巴金”。
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巴金研究會、巴金故居、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