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專題 > 2016上海國際文學周
2016年08月23日17:15 來源:上海國際文學周 作者:上海國際文學周 點擊: 次
八月十八日下午七點,上海思南文學之家舉辦了一場新書分享會,本場邀請了著名作家陳丹燕,塞爾維亞著名詩人及作家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維奇,詩人及小說家邱華棟,翻譯家須勤作為翻譯,就“捕夢之鄉與神秘國度——一個作家的旅行和發現”為題,進行了一場文學對談。
(陳丹燕)
當陳丹燕老師在談論自己的旅游記憶時,她這樣動情地說:“如果有緣分可以想起來,能夠看見自己的成長,這個時候看看自己,覺得自己真好。我現在覺得我大概最大的變化就是我覺得陌生就是好奇心,陌生就是有可愛的事情和可愛的人在里面,慢慢會找到他們。”
(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維奇)
(須勤)
除了討論了陳丹燕老師的新書,嘉賓們還討論了在文壇史上頗負盛名的《哈扎爾辭典》以及已故著名作家帕維奇。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維奇說:“我覺得有可能在這種不斷的身份轉化中產生的思想,讓他寫了這樣一本書。在《哈扎爾辭典》中說的不是塞族人而是這本書,是哈扎爾人在這本書里。”
(邱華棟)
說起陳丹燕老師的創作作品時,邱華棟老師說:“陳丹燕老師左手寫小說,右手寫非常生動的游記,可以說在非虛構的文體上她是有一個貢獻。”
在對談中,陳丹燕老師和邱華棟先生探討了人與人心靈相通的發生,邱先生最后說:“心靈相通主要是獻給愛的人,我覺得作家之間還是一種欣賞,因為每個作家都不一樣。就像一千棵樹一樣,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姿態,但是一棵樹會對另外一棵樹表達一種欣賞。”
答讀者問時,讀者表示旅行的靈感似乎總是轉瞬即逝,陳丹燕老師這樣回答她說:“因為我不會每去一個地方就都要寫出來,我會慢慢找到我要寫的東西,但是當一次旅行不完全,我要去好幾次,慢慢這個故事就變得完整了。”
新書分享會結束后,陳丹燕老師耐心地給每一位排隊的讀者簽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