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3日10:26 來源:未知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8月22日下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6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白俄羅斯作家S·A·阿列克謝耶維奇在書展間隙,造訪愛神花園。此前幾天她參加了2016上海書展的多場活動,8月19日上午她與北大教授陳曉明共同做客思南讀書會,8月20日她在書展現場為讀者進行簽售。此次訪問上海作協,她與上海作家們進行了簡短卻深入的對話交流。
▲上海作家與阿列克謝耶維奇深入交流。
上海作協副主席汪瀾代表上海作協、上海作家歡迎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到來,著名作家葉辛、趙麗宏、陳村、陳丹燕、薛舒等參加了會談,大家就文學創作的困難和未來、怎么擺正寫作者的位置、如何進行有效的采訪等問題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暢談。
阿列克謝耶維奇
上海作家對阿列克謝耶維奇克服各種困難,創作出《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作品感到十分欽佩,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她在創作中如何克服這些困難。阿列克謝耶維奇表示對她而言能否發表不是困難,困難的是怎么寫,而關鍵在于要建立自己的哲學觀,把自己的視野打開。她認為一個作家應該有一個新的思想,而不是重復那些平庸的、千遍一律的東西。
當回答如何面對采訪對象的痛苦時,阿列克謝耶維奇提出:“當你研究邪惡的時候要把邪惡挑出來,這如同一個外科大夫,當他割腫瘤的時候病人會疼痛,但不痛苦就不能前進,也救不了他們。有時候邪惡也是一種藝術。”“我希望從恐怖的材料中收集人類精神。我們對人的了解還是太少了。”
還有作家對她與采訪對象的交流感興趣,阿列克謝耶維奇說:“我了解一個人采取訪談方式,用普通話語,聊一切可以聊的東西,他會變成善談的人。我談的不是信息,我寫的是感情的歷史。”
短短兩個小時的交流讓在場的作家們都覺得意猶未盡,最后紛紛請阿列克謝耶維奇簽名留念。
▲上海作家在愛神花園歡迎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到來。
▲上海作家與阿列克謝耶維奇深入交流。
▲阿列克謝耶維奇為上海作家簽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