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0日22:27 來源:上海觀察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次
“在搖晃的燭火下看詩集,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詩,這些日子仿佛就在眼前”,20日,崇明籍著名詩人、散文家趙麗宏回到曾經插隊落戶的家鄉,與他同行的還有75歲的塞爾維亞著名詩人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維奇。在上海書展崇明分會場“名家海島行”活動中,趙麗宏、德拉格耶洛維奇與一同過江而來的詩人季振邦、田永昌以“今天,我們為什么寫詩”為題開辦講座。趙麗宏感慨,德拉格耶洛維奇恐怕是崇明島迎接的第一位塞爾維亞詩人。海島讀者也以熱情回報遠方來客,問答環節,一位青年讀者用英語與德拉格耶洛維奇聊得不亦樂乎。
2014年,上海書展首次在崇明設立分會場,上海作家協會聯手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為海島讀者邀來兩位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劉醒龍和葉辛、孫颙、王小鷹等一批著名作家,在海島引起不小轟動。去年,“書香瀛洲”上海書展崇明分會場再度迎來“名家海島行”活動,平均每場吸引200多名讀者參與。
“臺下很多面孔都很熟悉”,剛在首屆上海國際詩歌節市民詩歌大賽上獲得一等獎的崇明籍詩人楊繡麗已連續三年擔任“名家海島行”的作家聯絡組織工作。一走進會場,她就發現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先生是每次書展崇明活動都能見到的老朋友。楊繡麗說,為家鄉讀者組織活動義不容辭,讓她感動的是,每次活動,很多讀者從島上各鄉鎮趕來,甚至還有專程從市中心趕來的。有老讀者騎一兩個小時自行車一早趕到會場,有放假回鄉的大學生結伴而來,還有帶著孩子來接受熏陶的年輕媽媽,常常活動時間早已超過,讀者們仍意猶未盡地圍著作家留影簽名。
“這么大的圖書館,這么多閱覽室,太棒了”,德拉格耶洛維奇對于書展活動舉辦地崇明圖書館贊不絕口,更讓他贊賞的是,“周末還能看到這么多人在圖書館看書”。“崇明有耕讀文化,崇明人愛讀書是有傳統的”,同樣從崇明走出的詩人季振邦說,“每年書展各類閱讀活動對于市民文化建設很有幫助,尤其是書展辦到崇明,更有意義。”
德拉格耶洛維奇是趙麗宏作品的塞爾維亞語譯者,曾擔任前南斯拉夫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大使的他更看重自己的文學身份。他說,自己的家鄉曾多次遭受戰火侵襲,文學和詩歌是幫助外界理解這片土地的橋梁,翻譯中國詩人趙麗宏的作品則“讓塞爾維亞百姓聽到了來自中國的聲音,看到了中國是怎樣的民族”。
“詩歌讓生活充實,心靈寧靜,靈魂柔軟,與生活中的各種美好親近”,趙麗宏說,中國是有3000多年歷史的詩歌國度,中國古典詩詞用最凝練的語言寫盡人間深情,他寄語家鄉讀者,“即便不寫詩,也可以做詩歌和文學的愛好者,愛詩的人對生活有愛和理想,想象和憧憬。”
當天參加“名家海島行”活動的還有兒童文學作家陸梅,魯迅文學獎得主、青年作家滕肖瀾和上海作協散文專委會副主任朱蕊也將“過江”與海島讀者交流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