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8日15:44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貼近大地的靈魂——紀念茅盾誕辰120周年暨抵滬100周年圖片文獻展”7月23日在上海延安中路816號解放日報社開幕。
2016年是茅盾誕辰120周年暨抵滬100周年。茅盾一生的革命與文藝實踐都是從上海起步:1916年他入職商務印書館,從此在上海生活工作了近20年,完成了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外來青年到中國新文學運動標志性人物的轉變。
在上海,25歲的茅盾加入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同樣在上海,30歲出頭的茅盾寫出了緊扣這座大都市脈搏的《蝕》三部曲、《虹》、《子夜》等代表作。
“貼近大地的靈魂圖片文獻展”由“在上海,成為茅盾”“摩登·茅盾”“茅盾的會客廳”三部分組成。展品共100余件,包括茅盾青年至中年時期的老照片、茅盾重要作品手稿及茅盾回憶錄的部分手稿、茅盾作品初版本以及展現茅盾與友人交往的書信圖片等。其中由桐鄉市檔案館提供的很多手稿資料為首次對公眾開放展出,而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桐鄉市烏鎮茅盾故居紀念館提供的大量老照片則為觀眾提供了較為完整的茅盾影像。
“貼近大地的靈魂圖片文獻展” 由解放日報社主辦,上海市普陀區圖書館和浙江桐鄉市檔案館協辦,它也是解放日報社人文活動品牌“大師在上海”的首個活動,除了展覽,該活動共三部分組成,其他兩組活動分別是“摩登·茅盾系列講座”和茅盾作品電影展映。“大師在上海”通過展覽、講座、沙龍、研討會、電影放映等形式,展現20世紀大師級人物與上海的交集,探尋上海這座城市在孕育大師方面的傳統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