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1日11:15 來源:《青年報》 作者:酈亮 點擊: 次
日前,上海文學發(fā)展基金會發(fā)起的“與25部經典的上海相遇——2015青年學子品讀文學經典大賽”揭曉,5篇作品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入圍獎若干。值得關注的是,這225位獲獎作者被正式宣布入選上海文學發(fā)展基金會青年學子人才庫。青年報記者注意到,為了培養(yǎng)文學新生力量,加強文學人才的儲備,上海正在逐步完善自己的青年作家培養(yǎng)平臺體系。
獲獎者被納入青年學子人才庫
幾年前,上海編纂了一套“海上文學百家文庫”,將近代至今在上海生活過的著名作家的代表作結集出版,轟動一時,因為當時上海是中國文學的半壁江山,這套“海上文學百家文庫”也被譽為是一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此次大賽,專家從這套文庫中選取了25部經典,面向全國25歲以下的青年學子征集書評。
大賽評委、著名評論家王紀人點評說,現在90后都是看網絡文學,即便是說要看一點“厚重的書”,也是看網絡文學的紙質版,“但是最終還是要重新回到經典,就像少年時代你在外面亂玩,但最終還是要看最好的風景。”上海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汪瀾也說,舉辦這樣的大賽,也是基于對于青少年閱讀狀況的觀察思考,現在互聯網“多、易、淺、碎、輕”,看是看得很多,但是魚龍混雜,青年人也并不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的壞的。所以還是要倡導經典閱讀。
一批青年評論人才在此次大賽中涌現。記者注意到,這些獲獎者基本上都是學子,90后居多,也有00后。他們也隨之被納入了上海青年寫作人才培養(yǎng)的視野。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文學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孫颙表示,上海作協將與這些脫穎而出的青年評論人才保持聯系,時刻關注他們的學術研究進展,邀請他們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的工作。他們也將成為上海青年評論家的后備力量。
上海完善青年作家培養(yǎng)體系
上海曾是中國文學的半壁江山,要延續(xù)這樣的輝煌,關鍵在青年,因為青年人是一座城市文學未來的希望所在。近年上海作協加大了青年寫作人才培養(yǎng)力度,一大批優(yōu)秀的青年寫作人才被吸納為作協會員,網絡寫手有了上海網絡作家協會,還有數位拔尖的青年作家成為上海作協的專業(yè)作家。
但是光有身份還不夠,關鍵還是要給青年人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而這些平臺也會成為文學的組織者們發(fā)現人才的窗口。汪瀾告訴記者,現在上海的青年作家培養(yǎng)平臺體系日趨完善。主要平臺有三:此次的”品讀文學講點大賽”是由上海文學發(fā)展基金會主辦,華語文學網承辦的“品讀文學經典大賽”,旨在發(fā)掘青年評論人才,獲獎者不僅將進入人才庫,還會成為華語文學網的作者,獲得發(fā)表作品的機會;由《萌芽》雜志社主辦了17屆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也發(fā)現了很多寫作新人,現在中國最活躍的青年寫作的旗幟人物,有相當一部分都出自“新概念作文大賽”。而云文學網舉辦的“黑馬星期六創(chuàng)意寫作大賽”,已成為很多90后、00后作者一展才華的平臺。通過這樣一個有層次、有階梯型的人才發(fā)掘、培養(yǎng)體系,上海文學未來的發(fā)展也就有了更深厚的基礎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