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8日11:40 來源:澎湃社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格蘭度(Grand Tour)這個詞從1670年開始使用,特指16世紀以來歐洲的作家、藝術家在意大利的一條文藝復興文化旅行線路,總長度約200多公里。400年里,蒙田、拜倫、雪萊、歌德、王爾德、司湯達、尼采、托馬斯·曼等文化巨匠都曾走上這條旅行線路,在意大利尋找靈感和文化資源,他們甚至一路留下了重要創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結束后,歐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旅行變得沒那么神圣,格蘭度停止了。直到2014年,意大利開始重啟格蘭度線路,藝術家們再次走上了這條文藝復興線路。
2015年,上海作家陳丹燕受到意大利的邀請,成為首位官方邀請重走格蘭度的中國作家。5月20日,陳丹燕將啟程前往羅馬開始她的第一站,這一旅程她將攜帶一個裝滿26本文學作品的旅行箱,這些作品的誕生都跟意大利有關,她將在重走格蘭度的旅程中重讀這些書,最后把這些書留在意大利。
5月17日,上海作協舉辦了“陳丹燕2016意大利Grand Tour of Italy”的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此行程的一些計劃。
從5月20日至6月9日,陳丹燕計劃到訪的格蘭度旅行地點包括伽利略的出生地、達·芬奇的出生地、喬托的出生地、拉斐爾的出生地、彼得拉克的出生地和利瑪竇的出生地,還有但丁的故鄉以及蒲伽丘的墓地等等。
裝著26本文學翻譯作品的旅行箱就放置在發布會現場,這箱書都是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的譯本,把它們帶到意大利是陳丹燕的夙愿。對于陳丹燕和她這一輩的作家來說,閱讀文學翻譯作品是他們了解外部世界和寫作的第一步,這一旅程實現了陳丹燕所說的“夢想”——文學和旅行。旅行還未開始,陳丹燕就已經開始重讀《基督山伯爵》,第一次閱讀還是在她12歲那年。
這箱文學翻譯作品,這趟旅行的寫作,以及陳丹燕為馬振騁、周克希、任溶溶等翻譯家做的沿途記錄,最后將形成一份文藝復興文獻檔案,參加今年10月在意大利舉行的格蘭度旅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