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6日14:05 來源:中新網 作者:王笈 點擊: 次
臨近清明時分,過傳忠、梁波羅等上海著名朗誦藝術家于3日齊聚上圖講座“詩的懷念——紀念上海已故詩人清明朗誦會”,與詩友們共同緬懷羅洛、辛笛、蘆芒等優秀的上海詩人。
“詩的懷念——紀念上海已故詩人清明朗誦會”所屬“海上心聲”朗誦會系列舉辦至今已有10年,該系列的“上海女詩人”等專場曾反響熱烈。據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策劃和主持康嫡介紹,本次朗誦會也屬精心籌備,“我們根據作品挑選最適合的優秀藝術家還原作品,結合這兩天的清明小長假,在這特殊的日子里紀念這幾位優秀的上海詩人。”
朗誦會現場,陳少澤朗誦的《下崗者之歌》令不少人潸然淚下,“他的聲音能夠穿透靈魂,把詩里那種特別草根的情緒表現出來了,詩也好、表演也好,都特別感人。”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上海大學教授張燁也是其中之一,“其實每一首詩都是一個豐碑,當藝術家朗誦它們時,那些已故的詩人好像又回到了我們中間,真的非常有意義。”
而除了紀念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的老一輩上海詩人,一些近幾年剛剛離世的詩人遺作也被收錄在朗誦會中。“特別是一些中年過世的詩人,如果你不去紀念他們,可能他們就被淹沒了,不一定能被大家知道。”上海作協詩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詩的懷念”策劃人楊繡麗告訴記者。
《你回來了》的作者陳柏森就是五年前剛剛過世的,他的妻子謝媚倫也來到了朗誦會現場,“我和我先生其實是青梅竹馬,這首詩是當年我在農場、他在上海的時候寫給我的情詩。沒想到能在清明這么特別的日子里用這種形式緬懷他,我真的特別感動。太感謝大家了。”
事實上,如今的上海詩壇人才輩出,分散于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民間詩社遍布上海各區,詩歌活動也相當豐富,總體呈現出一片繁榮。但詩歌的發表途徑畢竟稀缺,許多人對詩歌不了解、不關心,加之上海詩人又多半低調、不愛包裝宣傳,許多優秀詩作便猶如明珠遺落大海。楊繡麗對此也頗有感觸,“還是需要多一些這樣大型的交流活動,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加關注上海詩壇,多讀一些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