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2日10:21 來源:文藝報 作者:李曉晨 點擊: 次
3月14日,“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頒獎儀式并講話。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閻晶明宣讀獲獎名單。頒獎儀式由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吳義勤主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度優秀論文獎同時頒獎。
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于2015年11月啟動。經20位評委推薦,共有59篇論文進入初評,20篇論文進入終評。經嚴格評審、投票,最終5篇作品獲獎,分別是:劉艷的《童年經驗與邊地人生的女性書寫——蕭紅、遲子建創作比照探討》、楊曉帆的《“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改定版<心靈史>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轉折”》、金理的《造人·“偽士”·日常生活——重讀<傷逝>,兼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袁一丹的《易代同時與遺民擬態——北平淪陷時期知識人的倫理境遇》、傅元峰的《重提“民國文學”的文學史意義》。這5篇獲獎論文體現了青年學者的思辨力和創新精神,反映了本年度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水準。傅元峰的《重提“民國文學”的文學史意義》梳理了“民國文學”概念的來源,分析了其與大陸文學生態和學術傳統之間的復雜關聯,并提出了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理論問題。袁一丹的《異代同時與遺民擬態——北平淪陷時期知識人的倫理境遇》采用宏觀比較與個案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北平淪陷區知識分子在復雜歷史處境下以“擬遺民”方式做出的政治選擇和倫理態度進行了深入剖析。劉艷的《童年經驗與邊地人生的女性書寫——蕭紅、遲子建創作比照探討》,從童年經驗入手探討了區域文化經驗對異代作家的影響。金理的《造人·“偽士”·日常生活——重讀<傷逝>,兼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以經典重讀的方式,考查了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實踐,重點討論了魯迅對“造人”神話的反省、對“偽士”形象的批判以及對“日常生活的辯證法”的強調。楊曉帆的《“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改定版<心靈史>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轉折”》,藉由對《心靈史》初版本和改定版的對比細讀,梳理了張承志獨特的精神歷程及其內在變化軌跡,以及張承志對意識形態制約的冷靜反思。據悉,《2015年度唐弢青年文學獎論文集》也已結集出版。
唐弢先生是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專家、文學史家和收藏家。1992年,在先生逝世后家人將其全部藏書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贏得了文學界、學術界的敬意。為弘揚唐弢先生的學術精神,鼓勵青年學者的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設立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天津微像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向“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提供了資金贊助,以支持中國青年批評家的成長。
附:
授 獎 詞
傅元峰的《重提“民國文學”的文學史意義》,梳理了“民國文學”概念的來源,在對其內涵進行深入闡釋的基礎上,分析了它與大陸文學生態和學術傳統之間的復雜關聯,并提出了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理論問題。論文立論新穎,視野開闊,體現出作者深厚的學養和歷史責任感。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袁一丹的《異代同時與遺民擬態——北平淪陷時期知識人的倫理境遇(1937-1945)》,采用宏觀比較與個案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北平淪陷區知識分子在復雜歷史處境下以“擬遺民”方式做出的政治選擇和倫理態度進行了深入剖析。論文材料詳實,分析細致,論證嚴密,展示出作者嚴謹的學風和扎實的學術功底。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劉艷的《童年經驗與邊地人生的女性書寫——蕭紅、遲子建創作比照探討》,從童年經驗入手探討了區域文化經驗對異代作家的影響,其中對兩位作家的相似性、相關性和差異性的論證分析,頗有說服力。論文知人論世,感悟豐沛,兼具歷史感和現實感。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金理的《造人·“偽士”·日常生活——重讀<傷逝>,兼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作為其研究現代“名教”系列論文中的一篇,以經典重讀的方式,考查了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實踐,重點討論了魯迅對“造人”神話的反省、對“偽士”形象的批判以及對“日常生活的辯證法”的強調。論文主旨鮮明,思維縝密,拓展出頗具現實意義的理論空間。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楊曉帆的《“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改定版<心靈史>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轉折”》,藉由對《心靈史》初版本和改定版的對比細讀,梳理了張承志獨特的精神歷程及其內在變化軌跡,以及張承志對意識形態制約的冷靜反思。論文視角敏銳,論證扎實,分析妥當,才識俱佳。評委會經嚴格評審,同意授予其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