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7日16:49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張攸蔚 點擊: 次
去年9月份我第一次參加思南讀書會,是第35期,主題書是《西方文明中的音樂》和楊燕迪音樂文叢。因為我曾習中國民樂,在提問環節,我向嘉賓老師提出了問題,為什么中國的古老音樂相比西方音樂來說,保留下來的不多?而嘉賓老師的回答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啟發。
今年年初,看到思南讀書會舉辦“2014我眼中的思南讀書會”征稿活動,評選年度讀者,我就把參加的聽講體會投了稿,結果有幸獲得評委青睞,成為六位年度讀者之一,從此開啟了我的思南情緣。
還記得頒獎那天是2月14日,同時也是思南讀書會舉辦一周年的第55期特別活動?;顒臃稚舷掳雸?,上半場第一次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作家,第一次感受到傳說中的上海作家協會離我很近。下半場的頒獎環節,我領略了另外五位年度讀者的風采,特別是年度榮譽讀者許樹建老師。聽著許老師的獲獎發言,我對于他去年參加了那么多場思南讀書會活動,每次參加完還把照片,感想發電子郵件分享給親朋好友等事跡非常感動。
活動結束之后,許老師提議我們年度讀者一起拍張合照,本以為此后我們的生活不會有交集。想不到沒過幾天就接到了熱心的許老師的電話,說已經加了微信,要把照片發給我。許老師還建了思南讀書微信群,我們年度讀者還有作家協會、思南公館的老師都參與其中,交流讀書,其樂融融。非常感謝許老師的熱情奉獻,也感謝科技的發達,把我們又聯在了一起。
四月份思南讀書會舉辦了第66期世界讀書日的名家名作朗誦特別活動,主辦方特意邀請我們六位年度讀者參加。這是我們在頒獎后的第一次見面,因為之前已經有了微信群的互動,再次相見大家親切交談,并不覺得陌生,如同好友久別重逢。我們的年度讀者之一岑玥也獲邀作為嘉賓登臺朗誦了冰心的《寄小讀者》片段,聲音優美動聽,節奏把握恰到好處,讓人沉醉其中。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趙麗宏老師朗誦的巴金《隨想錄》里面的《愿化泥土》。因為在這之前,我今年兩次拜訪了巴金故居;在作為年度讀者獲贈的張新穎老師寫的《沈從文的后半生》這本書里,也讀到了沈從文和巴金的友情,讓我想對巴金了解更多。巴金的這篇回憶懷念文章讓我聽得忍不住流下眼淚,感佩巴金先生對人民、對國家的熱愛,對內心的自省。這篇文章給我很大觸動,寫了篇感想投給了巴金故居,在巴金研究會的《點滴》期刊獲得了發表。
很感謝巴金故居的存在,讓我們對巴金先生的感動、懷念有一個訴說的地方,也感謝思南讀書會讓我親近名家名著。
之后我參加了很多期的思南讀書會,嘉賓非常多元化,談的書也種類很多,不拘一格,兼容并包。我看到了法國的哲學家,西班牙的文學家,也看到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本土作家,還有以前不太了解的文學評論家、編輯老師。最喜歡嘉賓講完之后的讀者提問環節,可以聽到思想的交鋒,還有關于寫作方法的探討。
這個文學之家的家門一直打開著,讀者朋友們來了就不晚。我們一周一會,以書會友。
值此思南讀書會一百期之際,愿思南讀書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和思南讀書會情緣不了,長長久久。
十日談
周末,來思南讀書
在這里閱讀世界,請看明日本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