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8日15:53 來源:《文匯報》 作者:許旸 點擊: 次
在當代創作中如何活用詩詞元素?由上海詩詞學會、上海作協主辦的“詩詞·散文——古典美與當代性”座談會日前在滬舉行。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麗宏說,詩詞與散文是中國古典文學“雙璧”,雖在形制、創作模式上有別,卻在意趣、創作理念上可合,以詩入文、以文入詩,經過千余年來眾多文學大家的自覺創造發揮,逐漸構成中華美學精神脈絡,“但相比前輩,我們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還需想方設法補課。”《上海詩人》執行主編季振邦說,現在有些散文對意境的考慮較少,要突破這個瓶頸,融合詩詞是一條途徑。業內人士關注到,近年來不少散文新作吸納了詩詞精髓與人文情懷,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張定浩隨筆集《既見君子》解讀古代優秀詩人,聯系當下生活,理性與詩意相結合;祝勇在寫故宮的系列散文中,巧妙使歷史的磅礴抵達心靈;李娟《阿勒泰的角落》、陳丹燕“上海三部曲”等具有明顯地理特征的散文,都蘊含著古典美的精神坐標。
而在近日上海圖書館舉行的“她們為詩意綻放:上海女詩人作品朗誦會”活動上,評論家王紀人談到,身處多元飛速的城市進程中,這群女詩人深入城市腹地,攝取眾多物象,為城市的詩意古典表達作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