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專題 > 《繁花》盛開——金宇澄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5年09月22日09:2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次
本報訊(記者 施晨露)春夏入《江南》,《繁花》處處開。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昨天公布獲獎結果,經過評委會六輪投票,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這邊風景》、李佩甫《生命冊》、金宇澄《繁花》、蘇童《黃雀記》5部長篇佳作最終勝出。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舉辦一屆,每屆評出不超過5部獲獎作品。
上海作家金宇澄憑借《繁花》獲獎,這是繼王安憶的《長恨歌》后,上海作家再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繁花》在滬上知名文學期刊《收獲》首發,并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目前銷量已近30萬冊,創下近年純文學作品暢銷紀錄。五部獲獎作品中,得票數排名第一的《江南三部曲》也出自上海文藝出版社,繼第八屆莫言的《蛙》獲獎后,上海文藝出版社在茅盾文學獎上再度創下佳績。此外,蘇童的《黃雀記》也在《收獲》首發,連同《繁花》、《黃雀記》在內,進入提名名單的10部作品有4部在《收獲》首發,體現了上海文學出版界強大的平臺效應和影響力。
“為金宇澄高興,也為上海文壇、上海文學出版界高興”,上海作協黨組書記汪瀾認為,從去年三位上海作家、評論家和上海出版社出版的三部作品獲得魯迅文學獎,到今年茅盾文學獎的豐收,上海文學出版界的接連出彩“不是偶然”,“方方面面營造的良好文學土壤和創作環境,讓寫作者得以潛下心來創作。近幾年來,上海作家群體進入創作黃金期,無論是已成名的作家,還是新生代作家,都呈現出良好的創作勢頭。上海文壇的‘領頭羊’王安憶今年將推出長篇新作《匿名》,年輕一代也不斷有佳作奉獻。茅盾文學獎是上海文學整體實力的展現,是多元、多樣的創作隊伍和健康、合理的文學生態的呈現。”
“著力打造原創文學出版高地是我們始終如一的追求和堅守”,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陳徵指出,從《蛙》實現上海出版界在茅盾文學獎“零”的突破,到本屆三部獲獎作品《江南三部曲》、《繁花》、《黃雀記》 與上海文學出版界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豐收與文藝社在文學原創方面的長期布局有關。除了兩部獲獎作品,蘇童大部分作品也在該社出版,10位入圍作家中,陜西作家紅柯大部分作品也出自該社。“我們始終堅持把做好文學原創精品作為主業,出版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意義也正在于此。” 下轉6版
陳徵透露,不僅鎖定國內最好、最有實力的作家作品,文藝社也著力為年輕作家作品的出版“雪中送炭”,“我們圈定了一個70人的名單,跟蹤、研究、分析,每年保持更新。在當下出版環境下,新作家的作品出版尤其是純文學作品出版遇到很多困難,對出版社來說,也有相當壓力。是屈從短期利益,還是放眼長遠的文化和社會價值,需要出版人不失初心。文學原創對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步來說不可或缺,沒有優秀文學原創的社會是寂寞無味的,我們相信這一點,也堅守這一點。”
“我和我的同事們的工作就是努力呈現當代作家的創作成就”,《收獲》執行主編程永新認為,本屆獲獎的五部作品都有相當實力,足以反映近四五年里中國長篇小說的創作成果,“王蒙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支持 《收獲》,對蘇童、格非等上世紀80年代崛起的先鋒作家一代來說,他們的成長、成功、成就,《收獲》更是一路緊隨。格非去年獲得魯迅文學獎的《緊身衣》也在《收獲》發表,這幾天,編輯部收到了他的新長篇,將在明年第一期推出。金宇澄的非虛構新作9月《收獲》就將發表。”
“上海有一大批努力的創作者,也有一支敬業、綜合實力強的編輯隊伍,他們身上體現著上海文學出版界的實力和眼光。相信未來還會不斷為讀者呈現驚喜,奉獻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