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專題 > 領導致辭 > 2015上海國際文學周
2015年08月24日10:55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上海作家網 點擊: 次
恩里克·比拉-馬塔斯是西班牙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的背景都是他曾去過的某個城市,或是他想象中某個城市的景象,8月22日下午4點在思南公館,他與上海著名作家孫甘露便以“城市,作為想象的迷宮”為主題進行了一場文學對談,并與讀者們分享了在創作時城市給他帶來的靈感,向大家展現了城市這個迷宮的魅力所在。
城市帶來的靈感
開場伊始,馬塔斯便談及了自己對上海的印象,他認為“在旅行之前對這座城市一無所知,才能在行程中有更多的樂趣”,而他從未來過上海,對這個城市沒有任何想象,所以對他來說這里的一切都很激動人心。
當被問及是什么激發了創作靈感,馬塔斯回答道:“每一個城市的一些細節都會給我帶來靈感。譬如今天早晨在我入住的旅館里,兩個服務人員正在講悄悄話,但是他們把手放在嘴邊的動作,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在講一個秘密。我就覺得這個細節很有意思——你想告訴別人一個秘密,但是你的動作卻在告訴所有人你正在說一個秘密。”
而孫甘露老師對“秘密”與“城市”之間的聯系有更多的看法,他認為一個城市對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來講都是有秘密的一部分,“城市是一個匯聚了五湖四海的人的地方,每一個人都帶著身世和秘密,而這也是它有意思、有魅力的地方。在這里,我們有一種想要了解別人的渴望。但是或多或少也想把自己藏起來,因為在這么大的城市里,你很難想象一個人把自己完全敞開。所以‘城市的秘密’也是現代文學的重要主題。”
兩個巴黎
馬塔斯坦言,海明威的作品對他的影響很大,而《巴黎永無止境》就是向《流動的盛宴》致敬的小說。在其中,他用調侃的筆調,寫下了他青年時代在巴黎的經歷。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里面說:“當我來到巴黎的時候我是很貧窮,但是我很幸福。”為了作出區分,于是馬塔斯筆下中的巴黎是另一個基調——“當我來到巴黎的時候我不但很窮,而且我很不幸福。”同樣的,他之前也一直堅信,在那里的經歷是一段不悅的經歷,可在20年后再次回到那個城市,他反而感受到了那段生活中的快樂,于是便用諷刺的筆調寫下那段所謂的不幸。
夢中的城市
說起傳統方式的寫作,馬塔斯承認他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但從未成功過。《似是都柏林》可能是他最接近傳統的一部作品,然而依然沒有達到“傳統”的標準。
他說:“我寫《似是都柏林》,是因為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酗酒,醉醺醺的從都柏林的一個小酒館里面出來。這是一個特別鮮明的夢,但是我之前從未去過都柏林,以至于我認為,如果有一天真的去了,我一定可以找到夢里那家酒館。所以說《似是都柏林》這一整本書都是我回去尋找這個夢的源頭的歷程。”
孫甘露老師對于城市與夢境也有自己的看法:“在青少年時期我覺得上海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夢境,直到今天對我來說它確實還有夢一般不確實的一面。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外部的世界向我們漸漸展開,我們漸漸接觸到它的方方面面,我們認識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當然要說了解人沒有人敢說這個話,一個人是你最難窮盡的部分。”他自嘲道自己正在漸漸失去夢境,而夢對一個作家的寫作有非凡的意義,所以“我現在試圖想要召喚那個夢境回來”。
對談結束后,馬塔斯先生與孫甘露老師分別回答了讀者提出的諸多提問,他們豐富的思想與睿智的解答,都將這場活動帶向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