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0日13:05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邢春燕 點擊: 次
近日,歷時4個月的2015年市民文化節“明園華文杯”上海市民文學大賽落下帷幕并在上海大學舉辦了頒獎典禮。據大賽組委會主任葛紅兵介紹,本次大賽分成人組和青少年組,共收到6000多份投稿。經過層層篩選,50位成人作者獲“市民創作達人”稱號,50位青少年寫作者獲“市民創作小達人”稱號。
據悉,大賽倡導“表達·表現·創意·創造”的現代都市生命理念,激發廣大市民表達與寫作的激情,表現都市生活,傳揚海派文化,展示魅力自我。主辦方學習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文學之城”的相關經驗,結合文學講座、讀書會、創作會,社區作家工作坊、社區戲劇坊等形式,在基層廣泛發動群眾參賽。“這是一個‘人人寫,人人讀’的平民創作時代,大賽的宗旨就是讓人人能寫,人人能讀。”組委會主任、評委葛紅兵說。
葛紅兵告訴早報記者,今年是第二屆市民文學大賽,比賽規則上略做了調整,“以往注重寫實和散文作品,今年不僅歡迎各種形式的純文學創作,不限字數,不限文體,還鼓勵投稿各種創意文案,形式更為多樣化。”他透露,經自己手評審過的成人組作品多達300份,這些作品呈現四大特點。“首先,市民文學性想象超出常規,題材更為廣泛,寫作手法更為新穎;其次,市民的非虛構創作能力比往年強,作品中寫實性較強的散文很多;第三,作品大多充滿正能量,這也反映了上海市民的生活特質,批判性和反思性比較弱;此外,今年市民的參賽熱情非常高,不少社區的讀書小組甚至打印出文稿直接快遞給我們,給組委會打電話詢問比賽進程。”
本次大賽面向所有上海市民開放,葛紅兵介紹,評判標準考慮到了市民寫作的特點和文學性的要求,大賽中也涌現出了不少業余寫作人才,“不僅鼓勵普通市民的創意寫作,也堅持要有真情實感和思維方式的文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