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6日10:40 來源:《青年報》 作者:酈亮 點擊: 次
第四屆上海青年作家創作會議昨天在上海作協開幕。上海作協黨組書記汪瀾致辭。而在隨后的作家沙龍上,全上海青年寫作精英們聆聽了著名作家葉辛和王小鷹的對談。兩位作家雖然都已年過六旬,屬于與會青年人父輩一代的人物,但是他們認為,有一些寫作上的東西是不會隨歲月的流轉而改變。比如,對于生活的把握。
葉辛是以知青文學成名的,這源于他的一段難忘的知青歲月。在青年時代,葉辛從上海到貴州山鄉插隊,他以都市人的眼光看山鄉,以山鄉人的眼光看都市,產生了別樣獨特的視角。去年在參加全國文藝座談會上,葉辛的這種視角轉換的觀點,也得到了與會者的贊賞。葉辛說,作家應該對生活有一種質的感受,如果沒有這種感受,一味空想,那就會“筆力不逮”。
葉辛是王小鷹寫作上的前輩,王小鷹至今記得葉辛告訴她的寫作金句——“寫親身經歷”。王小鷹至今的小說也大多與自己的生活體驗有關。比如她曾和律師一起兩年中辦過23個案子,后來就成了自己的長篇處女作《你為誰辯護》。
兩位寫作名家至今不用電腦,堅持用筆寫作,而且他們對于手機的需求也下降到最低。這樣看來,他們與參加會議的青年寫作新銳們之間存在所謂代溝,但有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而兩位作家注意到,這些重要的東西正在被青年一代寫作者改變。
最近有一個貴州好友的孫女找到葉辛,這個女孩子寫了一本比葉辛任何長篇小說都厚的書,想請葉辛寫一篇序。葉辛翻看作品,不由皺起了眉頭,因為長篇小說通篇都是“少婦殺手”之類。以葉辛對這女孩子的了解,女孩子家境優越,受過良好教育,是絕不會與“少婦殺手”扯上什么關系的,而這顯然都是女孩子的臆想,都來自女孩子對于讀者審美情趣的迎合。葉辛批評了她,認為她原本可以寫自己的熟悉的生活。那種完全虛構的內容是靠不住的。
現在很多青年寫作者,成天將自己關在房子里寫作,不接觸生活,也對社會的發展漠不關心,都喜歡寫一些與生活脫節的類型文學。這些閉門造車的文學沒有生活基礎,完全是一種空中樓閣式的編造。這在老一輩作家眼里,是值得商榷的。他們不清楚,這些完全想象出來的文學究竟有什么意義。葉辛昨天對青年人說,不管寫作形式如何變換,對于生活的質感的把握是不能欠缺的,因為這事關寫作的底氣。
由上海作協組織召開的上海青年作家創作會議每年開一次,已經成為青年作家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一些青年作家創作上的偏差和誤區被及時發現,并得到前輩作家的及時糾正。